在课改验收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方向对,不怕路遥远

——我们怎样做课改

在课改验收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方向对,不怕路遥远

xx中学 黄华斌

今天的xx中学,最大的事是提高质量,最艰难的事也是提高质量。在深入课堂听课后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我说:离开中学一年半,课堂教学还是老面孔?不是乱七八糟,就是死气沉沉;不是满堂灌、满堂问,就是满堂读、满堂练。此后的每一次全体教师会、教学工作会、领导班子会,教研备课组长会,我反复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一种什么样的办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11月,我们正式启动了新课堂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学习的模式。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校发展首先是教师发展,学校成功首先是教师成功。因此,不改变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专业面貌,不通过教师自觉推动课堂变脸,不通过课堂变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可能实现学校的质量提升。

一、 思考:为什么老师不愿意改

教师不愿意改革课堂,除了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个不愿意去研究的老师心里——“没有什么比讲课的方式更简单”。讲授式教学,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教师对于教材而言是轻车熟路,按部就班,年年如此。习惯常规的人总是不愿意走新路。而新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而学生、学情是不断变化的。这意味着关注就要研究学生,就要思考学情。编制的是学案而不是教案,这意味着就要设计自学过程,导学问题,要思考问题是否有“导学性”,有“质疑价值”等。教师的时间课堂上表现少了,但课前课后的时间多了。这些变化都是对教师新的考验。

二、学习:重要的是自觉变观念

校长变不如教师变,校长强迫“洗脑”不如教师自觉“转变”。事实证明,没有教师共鸣的改革,都难以见效。为了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变化并能最大范围地引起改革“共鸣”,一个月里,我们先后四次派出语文、数学、英语、思品教师到荆州市北门中学、随州市厉山三中现场考察观摩“高效课堂”,培训教师70多人次。13位教师的北门之行,老师们被这种“颠覆性”的课堂震撼了,一场北门中学课改观摩反思会引起了共鸣和争议。30位教师的厉山之旅,我们看到精细管理、有效德育的成功经验。学校负债累累,但我们花费二万多元能换来老师们教育思想的改革,值得!返校后,在老师们尝试两个星期后,我们隆重举行“赴厉山三中考察反思报告会暨有效教学论坛”。通过15位教师代表的演讲的声音刺激、感染和影响全校教师。

三、研修: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和品牌学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作为一所乡镇初中,教师对学习反思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视其为形式主义。然而,我们则“高调部署,强势推进,沟通督办,不厌其烦”。

1、反思习惯成自然。“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断增强。确实,读书要写心得,考察要写报告,教学要写反思,听课要写观察。两个月来,教师撰写考察报告60多篇,课堂观察12篇,专题研究课教学反思70多篇。写论文、反思、报告,老师们习惯于“网上下载”。我们加强审查力度,第一阶段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老师们上交的说课稿、反思稿中的70%的“网络版”进行了删除,并告知教师。为了推进学习和反思,学校在校报“教研专版”基础上,又新办“课改与教研”专题简报,每周1—2期,刊发前沿理念、原创反思、研究案例、课堂观察和课改信息等文章。研究课中的好课例,我们都让老师们进行总结记录,反思提升,专题刊发。学校网站近期刊发教师的教育随笔的论文反思近百篇,成为校园网站中的亮丽风景。

2、集体会诊推课改。自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建立有效教学“三课一会”制度,即每周安排语、数、英研究课共3节,每周日晚为集体备课会时间,打破学科界限,全员参与观摩和研究。12月份共推出7节语文、7节数学、2节英语研究课,召开3次集体备课会,观摩教师230人次。上课、说课、评课、学习环环相扣。上一组研究课中诊断发现的问题,要在下一组研究课中不再出现。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少,课型越来越成熟,课堂越来越精彩。我在备课会上感慨说,现在发现参与这样的集体备课越来越能感受到一种课改研究的趣味了。每一次的研究课,还吸引了一些非课改学科教师的观摩。

四、管理:落实就是硬道理

推进改革,重在“管理”。没有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作支持和保障机制,课改必“空”。因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强化课改的管理,坚持一个原则——落实就是硬道理。

1、认识提升,视课改为“课题”。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成功将“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模式研究”申报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科研课题。制定了课改启动、试点、推进、总结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

2、领导先行,示范就是推动力。课改是需要氛围的。舆论就是力量。我亲自示范为课改启幕,吹响改革的号角;为全校教师上第一节示范课,作第一个培训辅导,写第一例评课报告;我带领班子全员、全程、全科参与每一节研究课的备课、观摩和评课。学校就是要用领导班子的奋斗与执著精神唤起教师参与课改、专业成长的冲动。怀疑的声音越来越少,参与的教师越来越多,课堂的变化越来越大。令我们感叹的是,课改,最大受益者是学困生。课改的教室里,我们时时能听到师生生命拔节的声音,他们的展示与质疑让我们惊叹。

3、两风整顿,全员参与培学风。胆略比素质重要,坚持比方法更要,执行比口号更重要,推进课改的关键是培育良好的“学风”。

一是落实“安静班级”。一个月的“净化校风、培育学风”主题教育,从“头”始,查不雅发型,倡“手语操”,禁“手机”,又发限“吃”令,降“噪”令,还读书一个宁静的空间。教室内外再无喧哗吵闹、川流不息现象,除了书声朗朗,笑声朗朗,歌声朗朗,便是安安静静。我们请全校教师和家长一起验收手语操、跑操,抓的是氛围和精神面貌。

二是落实“提前候课”,倡导“按时就是一种迟到”,所有教师提前10分钟进班候课。

三是落实“选课坐堂”,班主任每天在教室坐堂一节,任课教师每周到本班教室坐堂两节。今天,班主任在教室备课批改辅导蔚然成风。

四是落实“学法培训”。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与合作学习上培训效果明显。我们还采取八年级学生对口到七年级课堂看课的方式转变八年级学生的“课堂观”,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展示、积极质疑的好习惯。

五是落实“每周基础测评”和“每周假期作业”。怎样确保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知识的落实,我们推行的是“每周基础测评”,弥补课堂不足,力求基础达标。我们倡导“假期家庭就是课堂”,五大学科每周必有家庭专业,家长签字,教师批阅,让学习占据学生的更多的时间。

通过上述举措,参与课改的七年级、九(1)班的课堂上你争我抢、欢呼雀跃的氛围正在形成。

五、深化:更开放、更规范、更有活力的课堂和管理

良好的开局坚定了我们课改的信心。后一阶段,我们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更开放、更规范、更有活力的课堂和管理。

1、专家引领。请名师到校现场再会诊。我们已联系荆州市北门中学讲学团于明春开学到校现场诊断我们的新课堂并再进行现场示范。

2、课堂验收。我们将以“大众评审”的方式随机抽取11名教师担任评委,验收每一位课改教师的预习、展示、反馈、综合课的“达标课”,以学生参与率、目标达成度和学习规范性为评价硬指标。凡验收不合格的教师,要反复执教研究课、试教课直到验收达标。

3、开放课堂。事实证明,现在课改班级的学生面对几十人的“看课”已习以为常处变不惊了。“教师坐堂”制度的实施也让教师听课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推门听课”了。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每周设置一天“课堂开放日”,由班主任约请家长到校看课2节。既要影响家长,也能帮助我们不断建设更规范、更严谨、更活跃、更有效的新课堂。

4、学案竞赛。今年寒假,我们将启动全员参与“课堂自主导学案”的编写竞赛活动。将组织全校语、数、英教师共同针对七年级、八年级的下册教材编写“课堂自主导学案”,统一体例,优化组合。将学案变成真正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开支专项经费对选用的优秀学案进行奖励。

5、集中晒课。课堂验收环节结束后,每周拿出一个学科的一节课在全校进行展示。

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学生参与才是课堂效益”。我们的思考和倡议也越来越让很多老师产生共鸣,并化之为行动。我们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新的教育质量增长方式,既能满足人们对学科高分数的追求,又能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我想,以新课堂为着力点,以中考为落脚点,是必需的。事实再一次证明,谁该为低效课堂埋单,只能是我们教师自己!谁为薄弱学校摘帽,也只能是我们教师自己!

只要方向对,不怕路遥远。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观念引导行动。始于一次改变,或者,希望就在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