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评价的方式(通用5篇)

学生评价的方式 篇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讽刺性评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伤失信心,一蹶不振;而激励性评价则会让学生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精神倍增。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个教师都希望运用恰当的评价,以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下面就我从事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浅见。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通用5篇)

一、深入调查了解,客观公正评价

事实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对教师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坚决反对对学生评价的随意性。因此,要做到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多调查,多观察,多走访,深入了解学生。如果闭目塞听、人云亦云、捕风捉影、主观臆断,不加调查、分析、研究,就对学生随意肯定或否定,就会造成评价的严重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学生形成对立,从而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很难预测和把握。对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出格”甚至“反常”行为产生的根源,产生问题的来龙去脉,教师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细致入微地分析,避免主观臆断。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住事情的是与非,正确区分“动机”与“效果”,“偶然”和“一贯”,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客观公正。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标,采用正确、有效的评价方式,达到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二、正确和可接受的评价

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这是正确的评价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评价的前提条件。如果评价方式不正确,对学生的评价就失去了权威性,这种评价就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反而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但只有单纯的评价正确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可接受性,真正使教师的评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真正在心里引起共鸣,使学生充满自信,并且化信心为动力,这样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注意:1、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评价只有适应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2.不管是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贬抑性的评价,教师都要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抱着热情、诚恳的态度,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在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自己,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特别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时,更要注意真诚、平易近人,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会到温暖和亲切,感受到滋润心田,从而真诚改正缺点和错误。这样,教师的评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既要注意评价的正确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这样就会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状态,教师的评价就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

传统教育有一个错误的导向: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受这种误导的影响,使得对学生的评价被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又被错误地理解为用考试的方法得出的考分用来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这种错误的评价标准使教师的人才标准不得不定位于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从而产生一种爱乌及屋的情感和评价的偏差,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则兼顾不到。这种错误的评价方式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条件下要求的评价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管齐下,要从多方面着手。思想品德评价、学力评价、体质评价、性格评价、团结协作评价、勤奋刻苦程度评价等方面的评价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原则。素质教育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要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防止“第一印象”、“表面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避免个人的偏见,才能实事求是地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

四、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做”与“学”往往会出现与客观现实有一些差距甚至差距甚远的情况。在经过顽强努力后,还不能有明显进步,这时学生极易丧失自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既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如果学生和以前相比有所进步,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要适当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这种鼓励性评价又要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容易接受,获得成功的信心,达到预期效果。

(1)赏识性激励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赏识。教学中能否使用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进行实践。开始,我先试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一试让我欣喜若狂:原来我所教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一样出色。在我的眼中,学生变得可爱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越来越多。在课上,在课间,我总能利用时机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回报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由此我想到赏识是评价、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我深深体会到赏识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赏识,我尽可能的创设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每天故事、周一的演讲、读书交流会、习作欣赏等。在活动中,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被赏识的快乐。同时,我教育学生赏识别人和得到别人的赏识都是快乐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爱学习,我们师生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这也应验了亲其师而信其道。

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赏识就是一种激励。

(2)批评式激励

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有了问题时该指出的一定要指出,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该制止的一定要制止,绝不是姑息养奸。他的缺点和错误,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改正。这时,批评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虽然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实际生活中还是不愿意听到批评,特别是好学生。例如王英同学,她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能歌善舞。无论是学校的活动,还是班级的活动,她总是主角。可是她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邋遢。课桌上,桌洞里总乱糟糟的。她的桌子只要一动,就会有废纸掉出。为了帮助她,我找她谈心。她表示一定改。可是,第二天的课上她连学习都不主动了。再如张小强同学,他上课时发言的欲望特别强。有时让学生思考,他等不及了,在小声说话。维持课堂秩序时,我无意中一句“闭上你的臭嘴”让他难过了好几天。直到后来,我发现他的变化,与他谈话才解开这个“结”。这两个例子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也让我思考怎样的批评,学生才会易于接受。

五、发展性评价

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要抛弃传统教育的那种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武断地断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认识到他们正处于成长时期,不可能尽善尽美。切忌以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坚信学生有发展潜力,注意发现他们的每点进步,并及时地加以肯定,运用评价的导向性,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前进目标,坚定“我也行”的信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自信,树立信心,锐意拼搏,不断开拓进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综上所述,评价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篇2

我教的学生中历年都有王浩这样的情况。像上一届就有一个叫赵振飞的学生,他学习积极,每每通过预习就能提前完成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他的思维独特,常常有别人想不到的方法产生。他能够想象到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的结论。但是,他往往做错简单的题,如把“—”号丢掉,把“1”写成“7”,还有,对于省题,他往往挑关键字读,结果就出现了残缺答案或错误答案。成绩有时候甚至会低于中等生。如果只从成绩单方面评价,对赵振飞似乎很不公平。

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评价学生;

一、日常学习行为评价(每项2分,共10分)

1、每天的完成作业时间长短2、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对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感兴趣

3、遇到难题时是否能够积极努力去克服和解决4、对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是否充满好奇心5、是否愿意接近老师,乐于与同学合作,帮助同学。

二、课堂教学表现评价(每项2分,共10分)

1、知识掌握情况2、是否认真听讲和做练习3、是否积极发言、提问4、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参与讨论;同时又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是否能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考试成绩评价(每项5分,共20分)

1、平时平均成绩;2、期中成绩;3、平时平均成绩,4、期末成绩。

写评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言要富有激励性;二、要针对其中重点问题扼要点明错处,指导改错;三、要注重点拨,拓宽思路;四、要促进学习,养成习惯。

李老师所用到的评价工具:

四种评价表格,包括进步表、课堂表现评价表、家里学习表现、期末总结性评价表。 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自评 组评 家长先批改

李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

李老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的,全方位的,既对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进行了评价,又评价了学生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并且还设置了学生成长记录袋,不仅关注了评价结果,更注重了评价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的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优点:1、评价方式多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2、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相得益彰。

3、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待改进处:1、设计评价时间,要即时评价。

2、激励与惩戒相结合,因材施教。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篇3

新课改给语文学科带来的评价方式转变是巨大的,其理念和设想的初衷在实践中虽然没有被完全彻底地贯彻执行,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些改革措施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初步成效。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

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评价学生不是为了评定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从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评价内容要科学、全面、灵活多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评价的内容要科学、全面。

1、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现在与过去的比较,而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要侧重于学生在自己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发展,体验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确定努力的方向。比如学习较差的学生做错了题,如果他能发现错误原因并改正,这就是进步,便可以得到激励性评价,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还要考查学生对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的运用情况。

3、注重评价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人们往往比较关注对“双基”与能力的考查,而忽略了考查学生情感的发展与态度的形成。这会影响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情感的发展与态度的形成包括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明确学习目的;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

4、从评价结果上,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多数教师习惯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查漏补缺。但是定量评价仅适用于能计量的情况,对于一些不能精确计量的情况,就必须采取定性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实践中,不能忽视定性评价,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二、评价方式要由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所谓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语文评价手段的拓展上,也体现在思想的丰富上。这种改变一方面给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给学生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另一方面有时也的确使人感觉“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所措。当然,从总体上来说,新课改后的语文评价方式还是要优于新课改前的评价方式的。

1.从评价手段上来说,新课改鼓励学校和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起“成长记录袋”,强调学生对发展过程的评价,并且能够通过“成长记录袋”看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摒弃了以往单纯以试卷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引入书面测试和口头测试,结合观察法、问卷法、即时评价法和自我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并将其有机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确保教师和学生不失偏颇;考试次数也由一次变为了多次,多次考试、多套试题,有效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发挥和对其真实水平的测量,避免了评价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2.从评价主体上来说,新课改后的语文评价方式倡导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是社会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共同合作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既可以是来自于不同群体的评价,如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是相同群体之间的互评,如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是评价主体对其本身的评价,如学生自评。全员参与的评价主体带动了命题的开放性和多向互动,市学生们有了自主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在其中增强了学习趋动性,主动汲取知识。

3.从评价客体上来说,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好”或“差”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难以定量描述的评价标准也被引入了小学语文的评价客体之中,这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进行了监督。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更注重学生的“相对成就”,即学生相对于以往的自己的进步,提倡对进步的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作为单纯的结果的与别人相比的成绩次序。评价客体的多元化直接导向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才是更加重要的,这也侧面反映了教育精神的变化:更看重努力,结果并不是唯一的。

4.从评价目的上来说,新课改下的语文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为主,认为语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功用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分干预学生的思想;倡导尊重文本,不将作者的文字和原本的思想割裂或强加不切实际的臆断,还原最真实的情感;倡导引入多元文化,不拘泥于唯一的形态,为学生展示更广阔的世界,放眼未来;倡导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升华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倡导将现代语文和传统语文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沿袭优秀传统。此外,由于新课改将过程的评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强调改进的诊断性评价和强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地位均有增强的趋势,而终结性评价的地位则略有削弱。

5.从评价理念上来说,新课改下的语文评价方式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从上面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出,“共同发展”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中心环节,在学生个体差别越来越大的今天,关注差异已经成为了不得不提的话题。要想促使学生在变化中平等地发展,感到“只要有进步就是值得高兴的”,就要提倡积极评价,防止消极评价,提倡鼓励的教育。因此,及时评价的概念在此被引入,旨在随时随地给与学生信心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而所谓的过程是很难定量的,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的理念更被看重;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理念也是主流趋势。

此外,对话式评价、情境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也作为新的概念被引入到新课改的语文评价理念中来。坚持语文评价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的评价、运用科学方法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作用、强调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等评价理念均是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所提倡的,其目的并不是使学生达到预期,而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由于过去的教育观已经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新理念,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对学生评价观念。发展性评价观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有利挑战,又是对素质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具体体现。它实现了素质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和谐统一,适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评价的内在要求。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

发展性评价观应该贯穿于素质教育评价活动的始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达到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育评价观念的改变,必然导致教育评价功能的变迁,学生评价方法的突破,就会在学生评价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

总之,我们必须遗弃传统教育给我们带来的障碍,用新型的教育观,用新型的评价观评价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而不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培养学生学会什么的方法。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用新的评价观念评价学生,就能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灵活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恰当、及时地给予评价,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篇4

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评价学生。教师说出一句话,甩出一个眼神,做出一个动作,表示一种态度,对教师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当决定说这些话,做这些事之前,是否想过带给学生的将会是什么,它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作用,每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为了对学生负责,为了对我们下一代负责,请千万要谨慎,慎重使用手中的评价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评价学生呢?

一、评价要全面客观 评价要做到全面客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

比如,我有一名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低,自己也很努力、很刻苦,但却被英语教师放弃了。我了解到这件事之后,找他谈话,共同分析原因,发现他对英语教师有一种恐惧感,对自己也缺乏信心,不敢在学生面前朗读,只是回家自己看。可想而知,在这种心理状态及学习方法下,他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吗?所以说,教师应全面客观的看待这个学生。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要全面了解情况,要防“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苦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忧,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或成见。

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如四班凌建国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咱们班除了学习不行剩下都行,我听这话后对他们说,既然你们有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有什么理由说学习不行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共同努力,夺取最终胜利,你们有信心吗?“行”。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响彻了整个教室,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学习都变成主动学习。

教师评价的鼓励性可以通过言语、表情、行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即使在运用分数这一传统方式进行评价,也可以充分发挥其鼓励作用。比如《借分》一例中,对考试分数采取了特殊处理方式,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处理方式很好的体现了评价的鼓励性原则。

三、评价要注重主体 教学的评价一般只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我应为还应参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应适当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及时的鼓掌,使他们被重视的感觉。有时,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彻底更透彻,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想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来评价他人,或作自我评价,我认为这三种如果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四、评价要适当 当前,有许多老师都较注意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有的老师却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过高了些,或者是说对学生的评价不切合实际,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表现较差,学习上反映较迟钝,如果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过高的评价,大力的表扬他,那么他反而会接受不了。

因为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能转变过来的,所以老师应一步步来。这样,学生则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学生获得的表扬,不是老师随口应付的,而是自己成绩的肯定。这才是恰当的评价,才会对学生有真正的激励性和鞭策性.五、评价要有发展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都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相反,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就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每点的进步和变化,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评价标准掌握上,要有一定的相对性。 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评价观。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能正确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全面素质得到均衡协调发展,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篇5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评价要为教学服务,推动教育的发展,推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就是要通过评价给予学生快乐,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强大的动力,从而激励、推动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给出,教师充当着裁判者的角色。新课标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合作者,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但不再是独裁者。教师与学生科学学习交往的时间虽然很多,但还是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空白。况且,每个教师总是会受心情等主观因素制约,影响评价的客观、公平。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人参与学生评价的方法。例如学生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后,让同组同学评一评自己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参与课后调查、实践后,让家长或接触的社会人员来评一评;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后,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作为能动、鲜活的个体,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看法,因此,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评一评。这样,同学、家长、社会人员、教师和自己都成为了学生的评判者。通过这么多人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学生,再合并这些人的评价结果,我想应该比以前只有教师评价更能体现公平、公正性。

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过去评价学生以一张试卷定好坏。其他人也只看学生考试的成绩来评判学生。这样其实不能如实反映学生一学期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一路里是认真的,取得优秀成绩是必然结果,获得他人表扬是理所当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偶然一次取得了优秀,也被人赞扬,这样就使这部分学生淡化了自己的缺点,一直抱着不努力学习也能取得高分的侥幸心理,不能扬长避短,从而荒废学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勤奋刻苦,因一时疏忽,失去了优秀,就被人认为是差。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灰意冷,丧失了恒心与信心,平常的表现也一落千丈。因此,我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增加了一些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1、跟踪评价。既然试卷评价遗漏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就要跟踪学生的发展轨迹进行即时、即现评价。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袋,把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放进去。例如把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他人对自己的即时评价,课堂、活动中自己的问题、想法和独特见解等,标好日期,都收入到作业袋中。看着沉沉的作业袋,也就显示了学生深深的科学历程。

2、作业展评。科学课的作业,根据课程特点,主要是一些实践性作业,例如小制作、实验报告、调查资料等。这些作品是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把每次课文中的实践性作业都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不管好坏都要上交。例如《热气球》一课,布置学生制作竹蜻蜓,学生作品交上来后,我带领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飞,竹蜻蜓成功升空,学生的评价也就出来了。再如《听不见的声音》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超声波的资料。然后,组织召开讨论会。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过程中,作业好坏也就出来了。这种作业,都不是直接给出评价,都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实际应用中自己显现出成绩来,然后把所有资料存入作业袋。其他学生在观赏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作品的优劣就一览无疑。而每位学生通过展览,能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这样的评价,无须一句话,就对学生以激励或鞭策。

3、口试或笔试相结合评价。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知识还是要记忆的。我在每节课前或后,会找来同学,以口试形式及时测试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单元结束后,记忆内容较多时,以小练习等笔试形式进行评价。

4、评语评价。成绩报告单的评语,让同学从冷冰冰的等级分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评语中有表扬,有鼓励,同时饱含着老师的期盼之情。科学课中,同样可以用评语评价。我设计了如下这张评价反馈表。

在师与生、生与生、家长与学生中都可以用。长辈的评价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同学间评价为了避免互挑毛病,影响团结,以发现对方优点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参照课堂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表现,可写出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新标准说:评价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需要对学生作出以上评价,要改革评价内容和评价时机。

首先要改革终结性评价的内容。不能单纯考查对科学知识的记忆,要增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题目。要屏弃一些狭窄的单一性答案的题目,增加开放性试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追求试题答案的多样性、新颖性和独创性。要打破试卷的狭窄性,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性。甚至可以出现一些学科间整合的题目。例如:《植物和环境》一课,调查校园中树木的生长情况,学生不但要考察树木的现状,而且要运用旧知分析形成现状的原因,更要注意形成原因的多样性。这样的评价内容,体现学科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注重题型、时间的开放和地点的开放。

其次,更加应该重视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科学的过程的评价。如在参与实验操作时,表现出来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参与情感、闪现出来的独特见解、方法;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能力;在常态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等。汇总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显示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才能。对这些及时点评,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例如:《太阳高度和气温变化》一课,观察和记录教室内一周的气温变化,则不仅要检查学生分析的结果,更要检查学生是否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记录温度,小组的同学是否能互相提醒,合作精神好不好。就是加强过程评价,削弱结果评价。

不遗漏学生每一刻的每一个优点,让它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老师、同学的即时评价,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听到赞美自己的声音。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到快乐无比。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快乐中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快乐中提高科学素养。

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日常行为观察评价

日常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平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井由此大致判断学生达到某种等级水平的办法比如: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测评不能像认知领域那样要求学生给出最高表现,也没有标准答案,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水平总是表现在外部行为、习惯上,因而可用观察法来测评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水平。

活动性表现评价

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能力,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激励学生进步。表现形式可以采用等级评定加描述性评语,此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在评价中应该注意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法。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

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展示、表演、竞赛、评比、观察、检查、评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方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但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