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情况汇报十三篇

建设情况汇报 篇1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x月份,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先后赴xx县、xx县市及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xx个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委员们基本掌握了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建设情况汇报十三篇

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遇,不断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我市坚持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防治成效显著。

(二)精神卫生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我市启动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网络管理系统,开展了重性精神病人普查活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家长课堂”等免费讲座、开展义诊活动。同时与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栏目,普及心理、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收到较好效果。

(三)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我市整合资源,成立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对全市医疗急救实行了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医疗急救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急救资源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设急救中心(站)x所,配置急救指挥车1辆,院前急救车辆120辆,急救人员达到100人。

(四)血液供应与管理工作显著提升。为解决临床用血供需紧张矛盾,市中心血站采取调整采血车辆、延长采血时间、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控制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开展采供血工作,满足了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去年,全市未发生一例因输血困难而延误病人救治的病例和医疗事故,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五)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日益巩固,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妇女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产前诊断、产后康复及儿童健康体检、心理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工作有力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保健过程化指标和结果性指标进一步优化,全市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六)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加大。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履行公共卫生监管职能,深入开展医疗秩序整顿活动,完善了暗访检查、举报受理、联合办案、不良执业记分等工作制度,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健全了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档案,建立了医疗机构监督信息互通机制;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进了诊所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七)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我市深入开展“全民健康工程”,大力实施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开展健康教育巡讲,卓有成效地举办干部保健大课堂,向城乡居民宣传健康知识,有效地在群众中普及了健康知识。在报纸、电视了开辟专栏,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全社会的健康知识,健康生活一是得到一定强化。

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现象仍存在。个别地方和领导对公共卫生的公益属性认识不到位,卫生发展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以医疗为中心”上,“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习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摆在并重的位置,尤其在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服务往往被忽视。

(二)专业人员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不足,缺乏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少,满足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量大,稳定性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普遍地存在。新闻媒体重视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报道,日常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力度不够。

三、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公共卫生事业是体现社会公平、关系社会稳定和老百姓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问题。针对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导地位的意识和责任,坚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落实配套政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围绕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政府积极调整预算支出结构,落实配套经费,不断提高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工作能力。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要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人员结构,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在职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全市公共卫生人员整体素质。要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营造良好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环境。要加强卫生应急体系、监测和预警机制及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加大对全社会公共卫生知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公共卫生道德水平,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设情况汇报 篇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对我国公共卫生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公共卫生建设概况

公共卫生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种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架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财政、社保、农业、教育、体育、科技和市场监督管理、融媒体等多个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中是决策者、出资者、组织动员者、服务提供者以及执法者。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中举足轻重的多重作用。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推进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遭受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农村的疾病预防体系功能逐渐削弱。20__年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20__年3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监督局成立,“中央、省、市、县”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立。20_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组成。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补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

公共卫生立法已初具规模,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公共卫生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红十字会法》、《母婴保健法》、《食品卫生法》等公共卫生法律。国务院发布或批准的法规有30余条,包括:《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等;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颁布了400多个规章和20__余个卫生标准,内容涉及食品、灾害医疗救援、核事故医学应急、食物中毒、职业危害事故的预防等等。使我国公共卫生立法初具规模,为我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在逐年提高,公共卫生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滞后,缺乏顶层设计。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方面,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仍是今后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控制及其带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另一方面,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及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人群中的慢性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最主要原因。而当前以传染病防控为主要任务建立起来的传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慢性病的防控无论是在人员技术储备、社会动员、信息收集、分析及发布、机构间分工管理协调、资源调配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体系发展面临调整转型。

重治轻防的思想观念阻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医学教育中出现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教育互不交叉,实际工作中存在“防治”分离现象。二者的渐行渐远不仅不能互补发挥彼此作用,反而导致鸿沟和裂痕不断加大,导致居民健康得不到保障。

财政投入总量、结构及方式不适应公共卫生体系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虽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投入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也是很明显的。这与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规模和机制形成鲜明的对比。做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我们是第一世界的教育,第三世界的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不稳定,发展乏力。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专业能力配置及管理缺乏系统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造成人员流失严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但职业获得感和物质激励均不能合理匹配,致使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稳定性受到影响。

三、xx区公共卫生建设情况

xx区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近年来秉持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认真落实“健康门头沟”行动规划,在卫生应急与院前急救、疾病诊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健康、精神卫生健康、卫生健康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区多年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反映地区卫生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均保持在较好水平。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正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首先,区政府在城乡公共卫生建设发展方面,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在相关部门联动机制的建设和运行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除医疗卫生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对区内公共卫生资源统筹、体系建设、条件保障等工作重视不一,有的时候还对急救等部门顺利开展工作形成掣肘;医务专业机构内部高度组织化领地化的藩篱仍未全部拆除,医防体系长期割裂,尚未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现有医疗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差、底子薄,服务能力低的状况依然存在;对比国际标准,应急队伍、装备储备、培训演练、宣教科研、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评估八个维度仍有一定差距和不足。

其次,我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主要表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不均、总量不足。特别是永定地区社区卫生服务配套严重不足,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走后,石门营地块只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很难满足40000多居民的基本就医需求,居民的就医感受较差。门城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已达11万人,但由于缺乏实体中心,服务项目的开展受到了很大限制。龙泉医院基础设施亟待改善。作为我区唯一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龙泉医院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医院床位长期紧张、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再次,我区院前急救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院前急救总

量不足。目前运行的只有1个分中心、4个急救站,与规划的1个分中心14个急救站点全部运行还有较大差距;与呼叫满足率达到90%的全市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同时院前急救还存在人员短缺、待遇偏低,急救站点运行管理有待完善,重大活动保障占用有限急救资源,社会急救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一是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更好地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在顶层设计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践均需秉持“以人的健康权益为核心”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以保障和促进健康为出发点。在公共卫生体系管理上,逐步建立了跨部门的以“大卫生、大健康”为目标的管理与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的职责,继续把公共卫生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政府保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确保公共卫生经费按需、及时和足额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和整合,努力补齐社区卫生服务短板,尽快改变中心城区医疗机构过于集中,南城配套设施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衡的现状。重点加快龙泉医院迁建速度,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巩固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成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综合防控体系,落实好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各项措施;继续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全面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形成政府社会防控工作的合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的防病意识,逐步实现慢性病防治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临床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从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尽快遏制慢性病的高发态势。

建设情况汇报 篇3

为加快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机构需求,今年市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局按照要求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巩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要完成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二、建设进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市为民办实事目标,我局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进行认真部署,并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各县区要按照《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在巩固去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础上,对全年拟建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行早布局、早布置。同时积极配合城厢区、荔城区做好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

荔城区拱辰社区服务中心于1月份开始筹备,6月份正式批准挂牌成立,中心设在拱辰街道办荔园大道莘郊,总占地面积27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共核定编制34人。

城厢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于年初开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筹建工作,将现有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办公用房按中心标准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在明年4月份搬迁到街道下黄安置区。5月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改造。区从全区各公立医疗机构抽调业务骨干人员进入社区,开展相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共核定编制16名。12月25日,城厢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设在安置区的市场内和龙桥派出所的渠道旁。

目前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健康教育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等临床科室及其他医技科室。

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卫函【28号】)要求,在县区自评的'基础上,4月29-30日,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对全市现有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复评,考核均为合格。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培训工作,我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及管理人员参加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管理培训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筹备启动新一轮社区人员(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重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统计全科医师报名107名,社区护士32名。为顺利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莆田市第一医院列入全科医学临床实习点,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入市级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单位,并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学习点。社区护士培训240学时,全科医师培训500学时。

三、下一步工作

督促城厢区加快落实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确保在完成街道办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划目标。

建设情况汇报 篇4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助推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县政协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11个镇村、3个社区,走访了县民政局、卫健局等相关单位,对全县敬老院、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一)全县老龄人口现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增速快,。截至20xx年12月底,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6.5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其中:60-64周岁老年人1.8万人,65-69周岁老年人1.6万人,70-79周岁老年人2.2万人,80-89周岁0.75万人,90-99周岁700多人,百岁老人13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五保)20xx人。

(二)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把发展社会养老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全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政策,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榆政发〔20xx〕13号)等文件精神,县、镇两级设置了养老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健全。15个镇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对“五保”老人实行免费医疗。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及高龄补贴等惠民政策,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积极投入,着力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新(改、扩)建了1所中心敬老院,3所区域敬老院,1所“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安置农村特困老人1000多人。全县建成农村幸福院180所,运营的120所,累计服务老人3000多名;在城区建成名州镇上郡路、东街、文化路、朝阳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累计服务老人800多人。投资150万元在朝阳路社区新建老年人服务中心1个,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午休和生活用品代售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和帮助。

3.创新思路,多渠道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从20xx年底起,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城区7个社区、3个城中村及城郊24个自然村的5000多位老年人购买了光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呼叫上门服务。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新建田庄养老服务中心1个,配备床位24张夕阳红养老院1个,配备床位80张。

4.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66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55人。全县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80796人,其中60周岁以上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为61160人,5433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被列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干部职工参保人数为1957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6997人。

二、当前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县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养老能力减弱,社会养老任务加重。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大部分子女不能专门留在父母身边对老人进行周全的日常照料,“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养老已成为发展中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养老机构运行单一,补充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全县敬老院总体上规模小、床位少,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目前,入住敬老院的主要是“城市特困”、“农村特困”等民政救助对象,覆盖面偏窄;如中心敬老院设计床位150个,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70人;义合区域敬老院设计床位65个,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35人;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田庄养老服务中心和夕阳红养老院入住不到50人;新建并运营的3个区域敬老院为我县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备床位888张,集中安置人员865人,长期入住人员240多人。二是敬老院的设施、设备仅能为老人提供吃、住和日常看护等基本服务,生活比较单一,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服务还不到位。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市场运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互助幸福院缺乏运行资金支撑,幸福院在运营过程中每年支出水、电、暖、数字电视费及管理人员工资约为3-5万元,而市、县财政给每所幸福院每年补助运营资金2万元,剩余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捐赠或集资,很多幸福院因资金不足只能低成本运营,有的为节省成本时关时开,给群众带来了很大不便。五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低,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及运行困难,社区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没有专项的养老服务工作经费。因此,完全依靠社区自筹资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开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基本上不能实现。六是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刚刚在区域敬老院实施,起步晚,水平低,服务没有形成合力,服务能力不强。

(三)社会养老氛围不浓,爱老敬老宣传不到位。在调研中,提到养老的问题时大多数群众干部都能侃侃而谈,但是真正坐下来思考,行动上推进,口头上宣传的很少,养老问题依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一是对养老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群众对政策了解不够,影响了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动性。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优待政策宣传不到位,创业氛围不浓。很多企业家近年来只看重了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很少有人动心思参与养老事业。三是传统养老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新型养老模式宣传不到位。据业内人士介绍,就我县目前敬老院的水平,即使腾出一部分床位用于其他群众的有偿养老服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住进来。

(四)宏观政策执行不力,养老政策落实不到位。20xx年至今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养老服务业新政策,涵盖了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规划布局、设施用地、融资政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而我县跟进不力,没有形成合力,也未见到有关贯彻文件。再如榆林市两办出台的《榆林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榆办发[20xx]46号),我县也未见相关文件落实。

(五)农村养老基础薄弱,留守老人养老压力大。虽然近年来我县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并运营幸福院老年餐桌,日托型“朝至夕归”养老模式已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亮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更大,目前农村幸福院覆盖面小,还存在主体关系不顺、管理职责不明,运行体系有堵点,服务供给不到位等问题。

(六)养老从业人员不足,专业队伍力量薄弱。一是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养老护理员是每天负责老人吃喝拉撒的下等工作,许多中青年人都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目前我县敬老院服务群体近400人,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有50人,缺口很大。二是养老专业人员匮乏。现有服务人员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学历为初中以下,且绝大多数未经专业护理培训,专业执业人员寥寥无几。加之养老护理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诸多,待遇却较低,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工作。三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选拔、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缺乏相互配合和协作发展的纽带。四是缺乏规范培训。政府、社会、部门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业人才规范培训少,且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操现象,缺少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精神关怀等专业规范培训。

三、工作建议

根据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养老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养老氛围

一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及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要加大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规的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群众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三要加大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全覆盖的目标。四是全县镇村(社区)要继续组织开展评选“敬老好儿女”、“尊老孝亲模范”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家庭和谐。五要积极组织初高中学生进社区开展爱老敬老活动,解决老年人家中卫生清洁等问题,掀起全民尊老爱老社会氛围。

(二)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营监管模式

一是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县公办敬老院承担着城市特困、农村特困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养护、康复、托管等任务,发挥着托底保障与基础支撑作用。农村幸福院承担着农村留守孤寡老人吃饭等日间照料任务,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使分散供养的老年人能够自愿到敬老院、幸福院安度晚年。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通过免租金、提供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建民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明晰权责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增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全县应建立光伏扶贫资金与农村困难建档立卡老人户居家养老协助机制,解决村级幸福院运转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出台参与养老事业优惠优待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物业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事业,为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中安度晚年。四是继续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扩大城乡光彩智慧居家养老覆盖面。五是将城乡养老事业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中,结合扶贫集中安置房建设、危房改造项目、镇村闲置资产整合等,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六是加强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智慧养老事业。智慧养老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养老服务行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我县要抢抓机遇,在绥德县光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绥德县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对智慧养老的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做出明确规划,尽快建立更新全县老年人信息动态数据库,推进全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三)创新养老工作思路,多渠道发展养老事业

一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模式,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带动全县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充分挖掘农村闲置资源,利用闲置学校、房屋等设施,采取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单位帮一点的思路,将其改造成为幸福院,使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得到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进入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服务,将农村幸福院进行资源整合,逐步转型提升为集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三是镇政府积极引导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结合公益岗位开发,成立村老龄服务协会,组建老年人服务队,每天定时上门照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住在家里安享晚年。四是充分利用各镇中心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加强对各村60岁以上老人日常护理、康复服务,缓解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同时建立老年人健康诊疗档案,做好预防保健干预,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因病支出负担,减轻养老支出费用。

(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医养合作共享机制

在现有医养结合试点的基础上,继续鼓励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进一步整合医疗、养老、护理和康复资源,扩大“卫生服务+生活照料”养老模式覆盖面,实现双方深度融合,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消费群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五)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

一是抓职业培训。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纳入政府培训规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抓专业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进行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三是抓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在养老机构和社区设置必要的公益岗位参与社区养老工作,力争在社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队伍。

(六)优化公共养老服务,提高全县“适老化”水平

县乡各单位应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应用,保障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需要,主动开展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的服务应用,在车站、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建立“无码绿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改善“面对面”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一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尽量将任务指标化,纳入县乡部门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各镇应将村级幸福院的运营管理纳入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指标中,切实夯实村级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幸福院正常运转。二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规则,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三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认识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来部署的重大意义,结合县情实际,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主体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政治情怀,全面完善和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确保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建设情况汇报 篇5

按照省、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xx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第188号令)的要求,我行积极推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人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加快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步伐,同时积极争取,在xx省做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第二批试点省份的前提下,我市成为全省的四个评级试点城市之一,通过引入全国知名的专业化评级机构为我市中小企业开展外部评级,为中小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具体开展工作汇报如下:

一、稳步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提高企业征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的基础上,20xx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与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比,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建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由各自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多项扩展到多项,除包括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与借款人相关的各项业务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账户信息、外债信息及其与借款人相关的非银行信息等内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升级系统除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查询服务、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外,也为将来依法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从来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已于去开底通过各自总行接入了全国统一数据库,徽商银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银行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做信贷核心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迁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统上线,6月份将以徽商银行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三县一郊联社也在人行的指导下进行存量数据的录入工作,5月15日实现向省联社报送存量数据,省联社也将于6月份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届时,我市金融机构接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征信市场管理工作取得进展人民银行总行在征信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就如何履行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保持征信市场稳定发展,提出了以市场方式管理市场行为、以业务管理规范机构行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国内五家评级机构从事银行问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同时,针对我国借款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结合培育评级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八个省份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在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在包括xx省在内的九个省份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

做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城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牵头组织,推动评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向市政府报告,取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人民银行、市发改委、市经济委、各金融机构组成的x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行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在人行合肥中文征信处的指导和市评级试点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召开了x企业信用评级动员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有分管市领导、市发改委、市区县经济委、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邀请了人民银行合肥中文征信处领导、以及大公国际、中诚信以及联合资信等三家全国性评级公司的评级专家参加。会后,由我行和市经济委分别收集了参会企业的评级意向。

同时,为抓好信用评级结果的落实,我行调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情况,具体掌握各单位的投信审批权限、利率定价权限等,为下一步切实做好各行的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合、评级结果与授信挂钩做好准备。近期将重点做好具备较成熟评级条件企业的再动员工作,启动企业和评级公司的评级签约。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仍需各部门支持配合非银行信息采集对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中征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影响到企业对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功能的发挥。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文持,有关部门也与我行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将全市个人交纳个人住房公积金以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数据提供给总行数据库,也成为全国x个向总行数据库报送公积金数据的城市之一。下阶段,我行将借助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工作征信宣传是人民银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积极配合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我行也力口大了对公众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20xx年我中支以普及征信知识为目的,将助学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作为突破口,分三个阶段逐步深入、广泛的开展征信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开始前从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入手,分阶段、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以《征信工作简报》、《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的“金融天地”专版为载体,介绍征信知识,以及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进展;开展“信用校园行”活动到财经大学、蚌埠学院散发宣传资料,并完成了x余份征信知识宣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违约惩戒的警示教育,除散发传单、挂宣传条幅外,还将视频宣传材料放到各高校的校园网中播出。同时,积极借助商业银行和高校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灵活开展各种活动。如,在新生报到之际,与农业银行的助学贷款宣传相结合,推广“守信一生,幸福一生”的宣传主题;配合农行在蚌埠学院发放助学贷款,举办了征信讲座,到场学生三百余人,收效良好。对社会公众,印制了份宣传资料,在“蚌埠信用网”上宣传,并就征信与助学贷款、个人信用数据库正式开通启用两次接受《蚌埠日报》记者的专访,起到了宣传大众的目的。去年我行联合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蚌埠银监分局,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单位共家,举办了“推动银企对接,共建信用蚌埠”大型宣传活动,征信宣传也是重要内容之一。现场散发征信宣传资料x余份,分发至各金融网点400x余份,接待公众咨询百余人次。通过深入宣传,提高了人们的信用意识,培育信用文化,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基础和舆论氛围。

建设情况汇报 篇6

我受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请予审议。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于XX年9月8日一12月15日组成10个审计组,对八县、市廛东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宙计,对王城大道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十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1XX万元,查出违规金额l871.3万元,有三家建设单位的部分工程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3850万元,核减工程额1419.8万元,核减率为1.86%。为政府及各建设法人单位节约了建设资金,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加强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

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单位违反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1.部分项目应招标未招标3850万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项目应全部招标。审计查出存在部分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未招标现象。有三家建设单位的部分工程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其中宜阳县污水 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为4178万元,仅对641万元进行了公开招标,且招投标的资料不完备。其他3537万元(厂区土建、设备及安装、办公楼、管网、勘察、监理等)均未进行招投标。**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道路工程的设计项目合同金额为172万元,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直接委托**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

2.前期报批手续不合规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工程项目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的不得开工建设。在建设中,有两家建设单位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就开工。**市王城大道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为43000万元,应当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省发改委批复,但本工程只经过了**市发改委的批复。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工程无施工许可证,王城大道建设工程无开工报告。

3.未按代理合同规定进行招标

**市王城大道建设工程在进行公开招投标时于XX年10月17日**市建设委员会与**市东虹廷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其代为招标,但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却未履行合同,业主实行自行招标。

4.应作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应作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5.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监理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中标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市廛东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对监理工程进行了招投标,结果为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共同中标,标的55万元。但中标签订合同后,双方自行协议变更监理三体为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6.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

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设计图纸文件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擅自施工。

(二)违反国家财政财务规定的问题

1.业务招待费超支20万元。项目建设中,业务招待费支出数额较大,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大悬殊。截至XX年11月30日,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共发生业务招待费25万元。在项目概算中规定应发生管理费50万元,按管理费的10%计算。应列支招待费5万元,超支20万元。

2.管理费超支93万元。项目建设中,有2家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数额较大,与法律规定的标准有较大悬殊。如**市廛东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概算为215万元,截止XX年8月31日实际开支259万元,超支44万元。

3.违规列支工程费用105万元。廛东污水处理工程在XX年底已进入试运营,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在XX年及XX年该项目的借款产生的利息85万元仍在本工程的建设成本中列 支是不合规,应计入运营期间的费用。

4.未按规定大额使用现金212万元。有两家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大额使用观金。如截至XX年11月30日,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以大额现金支付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费用22 笔记153万元。

5.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41.5万元。

汝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41.5万元,未经决算直接支付全部合同工程款830万元。

6.虚列工程投资1419.8万元

八县及廛东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王城大道共计10个项目,批复总概算11XX万元。经审核实际完成投资额中多列工程成本1419.8万元,造成投资完成额不实。其中孟津县污水处理厂工程 项目二程造价送审金额为2142万元,审定金额20xx万元,审减金额为89万元。汝阳县污水处理工程造价送审金额为1374万元,审定金额为1226万元,审减金额为148元。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建设单位为了抢时间、抓工期,忽视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规定,部分工程项目在工程概算未经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且无开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情况下开工建设,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二是建设项目资金用量大,筹措困难,但项目办理拆迁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需大量资金,因而违反了国家有关基建程序规定。三是为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用地以租用形式使用土地,违反了国家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四是多数建设项目均由项目法人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人员组成多为临时抽调,易造成违规等情况的发生。五是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监督不规范、不到位,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

三、问题处理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等有关财经法规规定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并对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审计建议。相关单位根据审计意见正在进行整改,并表示在今后进行的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不再出现类似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为以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对建设单位违反匡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问题的处理

1.部分项目应招标未招标3850万元、未按代理合同规定进行招标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前期报批手续不合规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补办手续。王城大道等两家建设单位正在补办手续。

3.未经审批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应作未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补办手续。王城大道建设单位同意审计意见补办手续。

4.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监理单位问题,审计建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5.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问题,审计处理按照国家规定补办手续,宜阳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正在补办手续。

(二)对违反国家财政财务规定问题的处理

1.业务招待费超支20万元、管理费超支93万元问题,审计建议今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规定,控制支出范围。

2.违规列支工程费用240万元、虚列工程投资1419.8万元问题,审计予以调账处理,并建议今后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规定列支工程费用。

3.未按规定大额使用现金212万元,审计建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4.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41.5万元,审计建议财政在拨付所欠工程资金时予以扣除。

四、整改措施

(一)成立专职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范围

从审计情况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建设程序上不完善,将影响工程质量及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为此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纪检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建委、发改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资金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部门关于项目进度及监督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资金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规定,凡是政府投、融资的建设项目,应列入监督范畴,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接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审计机关的全程监督。

(二)严格工程预算,规范合同内容

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定额和我市实际,编制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概)算。

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条款时要按照《**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单列条款注明:须经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作为投资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的依据;合同书副本要及时送市审计局备案,以减少审计风险和规避经济纠纷。

(三)完善工程普通更签证手续,落实工程变更签证报请批准制度

政府投、融资的建设项目,其工程合同签订后确需变更的,须经市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进行现场认证,确认有无变更必要,而后再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原设计部门要出具变更资料,履行相关手续后报请市政府批准,并送财政和审计部门备案。对擅自变更的,审计部门在工程决算审计时不予认可。

(四)按时提请决算审计,维护审计法律权威

建设单位要在验收合格后60天内编制出竣工决算,并向市审计部门提请决算审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编制期限的,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对不按规定时间编制竣工决算和报请审计的建设单位,视情况按拖延或拒绝情况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给子处罚。

(五)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制定**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实行全程跟踪审计,管好建设资金

从审计情况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建设程序上不完善及使用上的违规,将影响工程质量及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宜采用跟踪审计方式对市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开展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减少事后审计发现有问题为时已晚的情况,以便审计更好地保证项目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20xx年上半年,我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还是很艰巨的,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努力拼搏,求真务实,勇于进取,确保圆满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的贡献!

建设情况汇报 篇7

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状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在拉动投资增长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职责,强化工作协调,加大考核力度,以重点项目的持续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全市重点项目持续平稳较快推进态势,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1-6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状况

20xx年,我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9个,计划投资356亿元。1-6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9亿元,为全年计划的48、24%,较上年同期高6、23个百分点,投资完成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68亿元,增长67、33%。比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的投资进度高4、64个百分点,比长沙市投资进度高15、84个百分点。

1.产业项目39个,年计划投资100、79亿元。1-6月,已完成投资53、68亿元,为年计划的53、26%,比全市平均值高5、03个百分点。

2.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1个,年计划投资104、45亿元。1-6月,已完成投资40、51亿元,为年计划的42、44%,比全市平均值低5、79个百分点。

3.社会发展项目25个,年计划投资76、17亿元。1-6月,已完成投资34、71亿元,为年计划的46、18%,比全市平均值低1、06个百分点。

4.城市综合体及房地产项目14个,年计划投资52、7亿元。1-6月,已完成投资30、23亿元,为年计划的57、36%,比全市平均值高9、13个百分点。

5.旅游生态环保项目8个,年计划投资21、87亿元。16月,已完成投资8、19亿元,为年计划的37、4%,比全市平均值低10、83个百分点。

6.农业产业化项目2个,年计划投资4、4亿元。16月,已完成投资1、7亿元,为年计划的38、65%,比全市平均值低9、58个百分点。

7.在郴州建设的省重点项目13个,年计划投资73、65亿元。16月,完成投资31亿元,为年计划的42、09%,比全市平均值低6、15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特点

1、完成投资额度再创新高。1-6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计划的48、24%,与20xx年和20xx年同期相比高3、62和5、72个百分点。是近三年以来完成状况最好、最多、最快的一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逐月增加,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2、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今年109个重点项目中,产业项目共计39个,1-6月已完成投资53、69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的31、76%,同比增长37、85%。投资完成额占了全市重点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

3、投资额度在5亿以上的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台达电子等45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进展顺利,投资完成率均在50%以上,高于全市平均值。

4、重点项目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625亿元,而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为16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04%,其拉动作用日益凸现。

三、当前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是部分项目未完成目标任务。有14个项目投资进度仅在30%以下,还有三一重工基地、苏仙风电场、大学生创业基地、中石油郴州油库建设、北湖区城中村改造、东江湖水环境生态保护工程等6个项目未动工,给下半年全市重点项目投资总量的完成带来了部分影响。二是部分项目杆线搬迁及手续办理滞后,也不一样程度影响了工程进度。三是少数项目存在资金注入迟缓和不足的问题,使得项目进展不快。四是各区域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从项目已完成投资占年计划比例的状况来看,各县市区和园区之间,项目推进不平衡。进度快的县市区完成投资率到达70%以上,而进度慢的只完成了40%不到。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客观上,一是项目建设自身的规律性。上半年部分重点项目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加上天气等因素,导致少数项目不能开工或虽开工但难以构成施工高潮。二是项目建设的约束性增强。目前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趋紧,项目审批难、融资难、征地难、环评难等制约因素不仅仅依然存在且瓶颈性更强,导致部分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或进展缓慢。主观上,部分项目职责单位和业主,前期工作做的不深不实,推进项目的办法不多,应变潜力和具体操作潜力不强,抓项目的时光、精力、力度还不够,对于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思路,拿不出实招、硬招等,部分单位存在务虚化倾向。

四、下半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打算

下半年,是重点项目建设的黄金时光,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周密组织,抢抓工期,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活动,确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加大项目建设攻坚力度。加快项目生成力度和建设进度,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和督查督办,对未按计划开工的项目要找出难点和关键节点,分解落实推进职责,力争早日开工;对进度较慢的实施项目,梳理存在制约项目推进困难和问题,分层协调解决。加快引进项目落地,指导协助企业制定投资计划,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大有效投资,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二)加大要素保障攻坚力度。

一是加快管网杆线搬迁工作。对按时完成搬迁的单位,按照《郴州市管网杆线搬迁暂行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因主观原因没有完成领导调度会议、其它调度会议限期搬迁任务的,要采取交办、督办、督查等方式,推进管网杆线搬迁工作。

二是妥善处理征地拆迁难题。进一步加大水、电、路等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真正筑巢引凤,储备一批工业用地,项目落户郴州即可开工建设。要解决安置规划先行问题,注重安置规划的严肃性、准确性和超前性,解决目前项目建设因征地、拆迁等而影响开工建设问题。对违法建筑要依法强拆,对已签订拆迁协议的,要快刀斩乱麻及时予以拆除,防止反弹。

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银行推介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透过牵线搭桥为重点项目业主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要创新融资手段,完善投融资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进一步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外商和民间资本对重点项目投资领域的投资,构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

四是优化环境,加大问责。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变工作作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五个严禁的规定,对重点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县市区,要加强施工环境整治,坚决打击各种阻工、闹事、强揽工程、强行参工参运、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项目凡是经过领导多次调度,反复调度,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处理的,市作风办、优化办、重点办、新闻媒体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暗访调查,启动问责程序,做到该通报批评的要通报批评、该向新闻媒体曝光的要曝光,该问责的要问责。

(三)加大优化服务攻坚力度。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标准化建设,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项目实施进展状况,构成各职责单位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建立难点问题交办制度,落实难点工作的职责单位、任务和时光要求,并加强跟踪、督查,确保取得实效。深入开展为企业为项目服务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专题调研和现场督查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项目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大项目谋划攻坚力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市化推进两大重点,突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战略平台、城乡统筹、民生保障五个大类,谋划一批具有战略好处的重特大项目。狠抓项目前期,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报批突破。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度,加强项目储备。及早谋划明年,加强与省重点办的沟通衔接,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为20xx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创新项目生成方式,全力引进、催生和带动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建设情况汇报 篇8

各位领导:

正值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与新城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检查组的各位领导不畏酷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体现了对我县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开县建设委员会向市检查组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开县幅员面积3959k㎡,是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也是重庆市8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现有建成区面积7.52k㎡,其中,旧城区4.52k㎡,新城中吉片区3k㎡,城市人口13.5万。旧县城将在20xx年底全淹全迁,新县城由中吉、安康、平桥三大组团组成,远期规划为建成区30k㎡,人口35万的“山水园林城市,帅乡文化风格,滨湖城市风貌”的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受移民搬迁“三原原则”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加大了我县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审批工作的难度。尽管如此,在市园林局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工作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我县20xx年1月至20xx年8月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审批执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是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走依法治绿之路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与和谐开县的重要保障。对此我委根据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庆市监察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执法监察的通知》(渝园林发[20xx]106号)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成立了“开县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建委主任姚光富任组长,县建委副主任周昌萱、县监察局副局长刘益楠任副组长,县建委城管科科长赵昌武、监察室副主任黎远祥、园林处主任余朝国、城建大队大队长李筱昂及县监察局执法室主任刘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建委城管科,由赵昌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自查工作的日常事务,于20xx年6月20日至7月5日,全面开展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的自查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审批执行情况自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狠抓管理,严格审批

1、依法设定审批主体。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的规定和《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庆市公园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职责,县建委作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审批、城市园林绿地占用和修剪、移植、砍伐城市园林树木等城市园林绿化的行政审批工作。县园林绿化管理处受县建委的委托,履行城市公共绿地的日常管护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审批的现场踏勘工作。

2、全面清理绿化审批。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服务型部门,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取消第一、二、三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全面清理城市园林绿化行政审批项目,对已取消的“绿化工程验收”、“城市公共绿地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公共绿地(包括游乐园、动物园)开设商业、服务摊点”审批事项,不再履行行政审批职能,而是将其纳入日常监管的内容,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做好了城市绿线控制,保证公园、广场、游园的地块用地。同时通过加强园林绿化市场管理,推行园林绿化市场准入与清除制,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效果与质量。

3、完善绿化审批程序。今年,我委以全面贯彻《重庆市园林局行政审批办法》、《园林绿化方案审查作为规划许可证、建设施工许可证发放的前置条件,园林绿化竣工指标核定作为建设项目综合验收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对初设审查不达标但又必须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取集中绿化费;对达不到审查指标的竣工项目严格按每平方米商品房售价的十倍处以罚款,确保配套绿地指标的落实和城市绿地总量的同步增长。

一是强化园林资质管理,发展壮大园林绿化市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绿化企业的支撑。目前我县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绿地建成效果不很理想。我县新城下步还将开展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各乡镇、中心村、小区也有大量的绿化建设、绿化改造等工程项目,这为我们努力发展壮大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引导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诸多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难道的机遇,积极培育本地园林绿化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效应,带动一大批小企业、个体户朝着正规化、规范化迈进;引进一批高资质、信誉好的外地企业,激活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内外结合、优势互补,达到整体推进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健康的目的;加强资质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等行为的查处,以清洁企业队伍,优化建设秩序,净化发展空间,达到快速提升城市绿化整体水平的目的。

二是狠抓屋顶护坡绿化,最大限度增加城市绿量。结合我县人多地少和移民城市的特点,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城市绿量的增长,用好每一寸可供绿化的土地显得弥足珍贵。借鉴其它城市的先进经验,我县在推进城市屋顶绿化和护坡绿化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去年县人大专门就此作出了决议。今年,县政府办公室专题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县城护坡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县府办发[20xx]70号)。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强制推进护坡绿化,积极倡导屋顶绿化,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工程。

三是加大园林执法监察,保障城市绿化建成效果。做到“三不放过”:绿地指标不达标不放过;擅自变更设计方案不放过;绿化工程质量不合格不放过;“两个加强”:加强对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确保按图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重点针对违法拆绿、改变已建绿地性质、侵占绿地的行为的执法监察,以维护绿化法规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好城市绿化成果;“两个提高”: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充实执法队伍力量,加强培训学习,做到规范、文明执法;提高执法监察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注意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和舆论的力量,以减少执法阻力,提高社会和市民群众知绿、爱绿、护绿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建设情况汇报 篇9

今年以来,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以重大项目支撑发展,以及“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继续开展产业项目、交通建设、基础设施三大会战活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及早谋划,科学组织,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来势较好。

一、1—6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xx年,全市实施调度管理的重点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额为9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为242亿元。1—6月预计完成投资9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8%,较去年同期减少7个百分点。有67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0、54%(以下均为预计数)。

(一)产业发展项目。36个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46%,高于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8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进度较好的项目有:华康电子材料加工、高斯贝尔二期配套及三期项目、裕新多金属矿床技改、宝山铜矿扩能提质、金旺铋冶炼技改、南方矿业有色产业整合、汝城APT生产线、宜章8万吨干法氟化铝生产、安仁三一重工基地、方舟化工搬迁、富士(郴州)生态产业园、天泰烟叶复烤厂搬迁、格瑞普新能源生产线等。

(二)交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7个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30%,低于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8个百分点。完成投资进度较好的项目有:衡茶吉铁路郴州段、炎汝高速汝城连接线、汝城大道、资兴城市防洪堤建设、朱家湾、增湖路延伸段等。

(三)社会发展项目。11个项目共完成投资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35%,低于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3个百分点,其中苏仙区人民医院搬迁、郴州市人防疏散指挥基地和资兴市棚户区改造进度较快。

(四)酒店、房地产项目。7个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3%,高于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15个百分点,其中乾景国际、竹园新城、君临天下、碧桂园等项目进度较好。

(五)旅游项目。3个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2%,比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高14个百分点,其中汝城温泉及九龙江森林公园完成投资达60%以上。

(六)农业产业化项目。即桂阳油茶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0、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75%,高于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37个百分点。

二、当前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银行贷款收紧,贷款难度增大,放款速度变缓,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较为紧张,影响了工程进度。

2.施工环境依然欠优。一是征地拆迁中的矛盾较多,特别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以后,拆迁难度更大,处理时间长,导致部分项目工期推后。二是部分项目所在地村组和老百姓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工闹事现象仍有发生。三是少数项目规划区域或红线范围内仍有违章建筑、违法占地经营的现象。

3.发展不平衡。既存在县市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存在行业之间的不平衡,少数项目尚未正式开工,对整个投资亦有一定的影响。

4.少数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缓慢。既有在项目报批报建方面的问题,也有在落实用地、资金等建设条件方面措施不力的问题等,导致项目开工延后。

从完成投资和工程形象进度情况来看,1—6月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不是十分理想,其主要原因:一是天气影响,今年以来郴州雨水偏多,有效施工期为历史最低点,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特别是高速公路影响尤为严重,如汝郴高速、郴宁高速、桂武高速、炎汝高速影响更大。二是用地难度加大。由于国家在建用地上从严控制,加之我市原有土地储备不够充足,土地供求矛盾日益显现,部分新开工项目用地难以及时到位,无法按期开工。三是部分项目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项目建设。四是部分业主在办理前期手续时,多走了一些弯路,耗时过长,贻误了工期。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下半年,是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季节,我们要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20xx年度重点项目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抓好重点项目计划的落实,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必须重点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保项目开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步伐。项目的前期工作一环扣一环,各建设单位要按确保年内都能开工、都能完成投资计划的要求,继续抓好“未开工(未实质性开工)项目、本市政府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这三个重点,倒排计划,找出控制性的几个关键节点和难点,明确每个节点完成的时间和要求,统筹兼顾,立体推进,争取未开工项目年内都能开工建设,未实质性开工项目年内都有实质性进展。

二是开展“百日会战”,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建设项目单位要抓住天气逐渐转好的有利时机,系统地安排好工期,迅速地掀起施工高潮。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加班的加班,能往前赶的尽量往前赶。各重点项目的承建单位,要有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加大对人、机、料的投入,千方百计保进度。下半年,在总结去年重点项目“百日会战”经验的基础上,在适当时机再次开展重点项目“百日会战”活动,快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围绕质量、安全目标,规范项目管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按照一手抓进度,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双公示”制,明确各自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做到有质量的进度,有安全的进度。要把重点项目建设成百年放心工程和无事故的安全工程。

四是加大宣传和督促力度,创优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对重点项目建设环境问题,督促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去认识,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提高项目的审批及相关事项办理的速度。我办将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引导,用正面的典型事例进行激励,形成一个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重点项目的良好氛围,营造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

五是加大力度,健全机制,形成重点项目建设的合力。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执行推进重点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市级领导挂点责任制。所有项目都安排一名市级挂点责任领导。二是定期召开的调度会,坚持每2-3个月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的重点项目调度会,帮助建设单位协调,解决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三是专题调度,对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市重点办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及时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协调解决。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跨行业、地域的问题,市重点办要及时收集、梳理向市政府领导汇报,通过召开专题协调会的形式加以解决。通过加强与基层各级领导和建设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动态,给市政府领导当好参谋,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六是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下半年,在上半年集中督导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督导工作经验,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在适当时机再进行一次集中督导,检查重点项目建设中各级对问题的解决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建设环境方面进行跟踪督查。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对那些前工作进展缓慢、年内难以开工或无法完成投资计划的项目按照重点项目管理办法,退出重点项目管理,将具备开工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则纳入市重点项目统一调度管理。

建设情况汇报 篇10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11月2日至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调研组,先后深入XX区、XX市、XX县和XX县,实地察看了延大附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疾控中心以及部分县级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乡镇(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汇报会等形式,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加快推进健康延安建设,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增强,有效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市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系统高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疫情防控办公室细化防控措施,严格抓好落实,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确保快速协调处置应急突发疫情。截止11月22日,全市已经连续290天无新发病例。

(二)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市上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展了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4亿多元为其配备了四维彩超、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累计投入X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建成X所规范化卫生院、X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并为X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体检车;特别是疫情期间为市二院紧急调配和购置X多万元应急医疗设备,完成市疾控中心负压实验室改造工程。全市已建成X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量达到X万人份。

(三)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持续加强传染病防控。开展了艾滋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新型结核病

防治管理模式,市传染病医院已完成对结核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集中收治。二是稳步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全面开展了慢性病管理和监测工作。三是扎实开展免疫规划,认真完成了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疫苗管理和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四是卫生综合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截止XX年X月底,全市共查处案件X起,罚款X万元,规范了医疗秩序,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市上组建了三个医疗集团,有力推进了市域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和优质资源下沉。全市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县域内救治,80%的大病在市域内救治。二是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日益巩固。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生命救治等妇幼健康网络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三是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成立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对全市X个急救站,X台急救车辆,进行医疗急救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达到15分钟的国家标准。四是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充分动员群众参与疾病预防、环境整治等社会性活动,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二、存在问题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一是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协作不够紧密。存在主体责任不清、信息共享不畅、相互联动不够等现象。二是部分机构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功能不全,仅能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业务;全市仅有5个县区独立设置爱卫办;XX区没有中医医院,安塞区中医医院仍未开展医疗业务。三是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履职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在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特殊人群和特殊病种的健康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时缺乏有效监督,往往依据报表和纸质档案来判别,导致部分内容不真实,未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真正目的,难以全面承担基层卫生健康一体化管理职责。

(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设备短缺。县(市、区)疾控机构中仅有5所业务用房面积符合建设标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仍不能满足业务需要,缺乏负压转运车辆。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医疗用房短缺,无负压隔离病房,无重症监护室,不能满足传染病患者需求。二是部分县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不规范。只有4所(、吴起、甘泉、洛川)县级医院设有独立的传染病区。延大附院、XX市人民医院等规范化发热门诊尚未建成。三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不同,水平不齐,互联互通程度较低。

(三)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不强。一是监测预警还不够及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守门人”和“吹哨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应急管理不够规范。公共卫生的资源统筹、疾病预防控制、应急保障等配套制度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规范,加上日常应急演练不足,疫情突发时,只能被动应付。三是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足。缺乏应急医护物资储备机构和储备库,新冠疫情防控前期医用物资一度告罄。

(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一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比较低。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预防医学专业的共X人,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的X%,全市执业(助理)医师中公共卫生类别的共X人,占全市总数的X%。二是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X个县区卫健局一把手全部没有医学背景,县区疾控中心领导班子中有54%的人没有医学背景。三是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困难。由于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待遇较同级医疗机构偏低、职称晋级不畅,造成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招聘难等现象。村医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短缺,难以满足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业重要性的认识。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补短板、强弱项,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行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和全面提升,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市政府要强化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改革方案,夯实公共卫生职责,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考核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以市县疾控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为疫情监测哨点,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的机制。二是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三是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三)进一步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短板。一是加强市疾控中心和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基础建设。在市、县综合医院设置符合要求的传染病病区和传染病门诊,加大负压实验室、负压救护车、重症监护、隔离病区等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配齐专业的疾控和医疗救护人员。二是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强化发热哨点配置,加强乡镇和社区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基层防控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卫生领域健康大数据应用,提升信息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疫情监测方面的作用发挥。四是加强医疗科技攻关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研发中医药有效治疗技术和药物。

(四)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能力。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立足提早精准有效,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网络直报、医疗卫生人员报告、药品销售监测、科研发现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建立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基地。以“平战结合、长远规划”为理念,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建设防治一体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基地。三是建立常态医疗应急物资战略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保障高效、安全、可控,打造好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机构设置的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结合实际需求,重新核定各类卫生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统筹优化医疗机构内部编制资源配置。二是加大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人才“百千万”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市政府与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医制度,订单定向为全市乡村医疗机构培养特岗全科医师,培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加大公共卫生领域薪酬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专业队伍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落实奖励补贴政策,逐步缩小与同级公立医院之间的薪酬差距,稳步提高工资待遇,确保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稳定。

建设情况汇报 篇11

一、划分网格,体系科学化

一是科学划分,构建网格。划分网格是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各社区在不打破原有居民小组格局的基础上,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参照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实际情况,将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约200户人,平均人口1000人左右。社区设综合服务站,形成综合服务站站长-网格长-网格员为线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二是组建团队,强化队伍。社区网格管理团队由“综合服务站站长-网格长-网格员”三级管理梯队组成,确保社区网格管理服务运行高效畅通。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成立了8个网格组织机构及居民小组长、楼长、单元长、志愿者、巡逻队等队伍。每个网格由一名街道包点干部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与网格内的综合信息员、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社区治安巡逻队员等共同组成网格服务队伍。通过社区干部对网格员开展“传帮带”工作,即由熟悉社区业务的社区干部带领网格员共同入户,让社区网格员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二、落实责任,工作规范化

一是明确责任,细化服务。明确社区工作包干范畴,落实区域化管理责任。社区干部以组为单位,由党员带头,负责一个单元网格,明确管理职责,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网格责任人主要负责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社会事务,协办党建、创建、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负责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简易问题处理等,网格信息员具体承担收集基础信息、反映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政策法规宣传、排查化解矛盾、协助解决问题、动员公众参与管理等职能。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社会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网格管理成员,保证了社会管理措施落实更加敏捷、精确和高效。

二是制定机制,严格执行。明确“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等工作制度。实行“一日双巡”制度,网格员每半天在网格内巡察一次,每次巡察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巡查工作中要求“巡察前有准备、巡察中有记录、巡察后有报告”,巡察中以“查变动、找问题、集诉求、排矛盾”为主要内容,并完成社区综合服务站下达的各项核查指令及核查重点,确保入户核查信息的准确率。并由社区综合服务站站长每天查看巡查日志及相关工作报告

三是分析研判,畅通交流。每周一召开沟通例会,解决网格员及社区干部在矛盾调解或其他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社区各项工作中需要网格员配合的则由社区专职工作者与网格站站长沟通后在会上统一部署执行;每月召开一次网格研判会,各网格长通报辖区的治安形势及周边社会面的治安状况,各网格管理员、信息员、楼栋长对辖区的环境卫生、流动人口排查、网格化巡逻防控及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反馈,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和商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三、成效显着,服务精细化

一是社会治安更加稳定。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各社区调整充实了法律咨询队和义务防范队(主要由社区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和低保户成员组成)等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分块分批进行网格巡逻。网格员协助管区民警做好出租房信息登记,为社区构建了一张范围广、反映快、效果好的防控网。特别注意对活跃群体的关注,发挥网格内信息员人头热、信息灵的特点,关注和掌握不稳定信息和信访信息,使社区在第一时间掌握居民动态,及早介入、宣传和说服,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时协调落实。

二是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网格服务团队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及时化解正在萌芽的邻里矛盾,将掌握的治安信息及时反馈给综合服务站长,最大程度地防止邻里矛盾的扩大化,减少了群访、越级访的发生。如路社区网格员就是在下格走访时,发现某居民区因化粪池泄漏问题而引起的纠纷,及时反馈到社区,再由社区与相关部门联系,发动居民共同出资,使化粪池泄漏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避免了邻里之间矛盾的升级扩大。

三是服务质量更加高效。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之前,社区干部每人平均管理五、六百户居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他们的工作写照,在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之后,社区的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社区居民参与担任了网格员,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仅壮大了社区的服务力量,还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有居民打比方说,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小家庭,而网格长就是这个家长,因而社区和家长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服务质量更加提升了。

四是资源共享更加丰富。网格化管理,是从整体的角度,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设计、推进社区工作,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统领下各项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无线融合,打破了以往以条块分割为主的传统社区工作格局,在社区单位的多方参与、支持下,社区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当前形势下,社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只有依靠群众,尤其是依靠辖区单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统筹区域资源,强化服务群众、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社区功能。

建设情况汇报 篇12

xx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山区,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南方重点林区。全县辖18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34.68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56万亩(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9.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8.1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3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2。xx县物产丰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山区县。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脐橙面积达25.9万亩,脐橙产业覆盖了80的农户。文化底蕴深厚,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是江西第一个“中国楹联之乡”,境内有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东升围。

20x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县财政总收入764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6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珠防林、阔叶林保护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改革集体林木采伐生产办法,取消集体林由林业公司独家经营的管理模式,坚决取缔乡、村买卖青山和个人承包生产木材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省林业厅、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木材(加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监督管理,对经营加工单位实行全面监督,分片管理,统一印发加工台帐,制订生产计划,核定年度木材消耗量。使木材经营加工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大力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强化封育管护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封育管护。一是严格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20xx年,我县被列为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县,实施面积达66.74万亩。为保证我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了《xx县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管理办法》、《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定人员、定面积、定责任、定报酬、定奖罚的“五定”责任制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标原则,择优聘请专职护林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制,签订管护责任状,强化检查监督,严格奖惩,对管护好的乡(镇)、单位予以表彰,对不依照责任状进行管护的乡(镇)、单位予以处罚,并在全县通报批评。二是加强城区风景林的保护管理。制订了城镇绿化规划,印发了《关于对城区风景林及主要公路沿线山场实行封禁的通告》,把县城周边第一层山林规划为城区风景林,实行全封山,进行封闭式培育和保护,配备专职护林员,落实奖惩措施,实行定任务、定山场、定目标、定报酬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定期组织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补植针、阔树种,提高林分质量和自然抗风险能力。三是强化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实行业务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技能。并成立了林业执法稽查大队,加大林业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在全县18个乡(镇)组建了老年护林协会和村级护林协会、禁山会,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民间护林协会组织这一群众性护林组织的护林作用。四是狠抓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防火领导责任。采取敲铜锣、播放录音喇叭和防火知识光碟等措施,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建设,成立了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深入开展知识培训,提高扑救火灾能力,使全县有限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

(三)严格林地使用管理。一是放活林地使用权。深化林地资源经营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偿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打破对林地占而不用、用而不管、荒废林地的管理模式,保障转让、受让双方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投入到搞活林地上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审批制度,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林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林地使用权流转有关规定的通知》等文件,专门下发文件规范产业开发(果业、中药材等)征占用林地秩序,要求产业开发必须优先选择荒山、荒地、稀疏林地,并在严格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报经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林业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无序开发、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使产业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三是加强对果园戴帽山的管理。为发挥果园戴帽山保土蓄水、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作用,促进全县无公害脐橙产业的发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果园戴帽山管护的通知》,规定凡需开发种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搞好果业开发规划设计,划定等高线,保留总山场1/5-1/3戴帽青山,严禁“剃光头”式开发。同时,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强戴帽山的保护管理和造林绿化,落实管护责任,各果业开发户为戴帽山保护管理的责任人,严厉打击“剃光头”开发和破坏果园戴帽山林木的不法行为,从而形成“山顶飘绿带,山腰果飘香”的生态佳境。四是加大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积极开展清理整顿活动,针对盲目毁林开荒、取土、采石、采矿、修路、建房、侵占生态公益林地等非法征占用林地现象,逐项逐类立案登记,依法从严查处。

(四)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进行造册登记,加强对野生植物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严禁非法采集野生珍稀植物。积极开展“春雷行动”和“飓风行动”等专项整治斗争,对全县非法收购、出售和加工野生动物的窝点进行严厉查处,并将行动过程拍制成电视新闻在社会上反复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警示效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停止了全县所有野生动物经营、加工、销售的许可证发放,并对现有经营加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收回证件重新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有效保护了全县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坚持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我们在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创新营造林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一)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全面推进防护林工程建设。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我县在上级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力量,自我启动了防护林工程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捐资赠资,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等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深化林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推广桉树、速生杨、杂交竹等新品种,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经营主体,加快“五荒”和疏林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和生态林业庄园,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推动防护林工作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共绿化荒山荒坡10.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2万亩,固堤护岸林4.5万亩,水土保持林9万亩。

(二)以重点工程为纽带,推动造林绿化活动深入开展。重点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全面启动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好东江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完善东江源区森林生态保护体系,给香港同胞送上一泓洁净、放心的东江水,自我启动了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珠江防护林造林工程项目。同时,于20xx年、20xx年实施了国债珠江防护林建设项目工程,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落实“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造林新机制,全面推行招投标制落实经营主体,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造林1.3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二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于20xx年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县退耕还林面积3.5万亩。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净化水质,按照“户有一蔸竹,村有一个点,乡有一条线”的规划要求,重点以濂江河和镇岗河两条流域沿河两岸为主营造黄竹林基地,在美化绿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护堤固岸、净化水质。三是大力发展商品林基地。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放活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权,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深入开展诚信生态招商,积极引进外商和境内外民营企业、个私业主投资林业产业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商品林基地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立以毛竹、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各类商品林基地118.8万亩。

三、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指针,立足当前,努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历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在生态保护建设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能源性消耗仍然是我县森林资源消耗的重点。二是农民整体素质较差,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不高,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三是个别乡镇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四是经济发展与源区保护之间的矛盾远未解决,特别是全面禁伐森林资源、全面关停稀土和其他采矿业,关闭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阻止污染企业进入我县,每年减少财政收入1亿多元。五是由于县财政困难,源区保护与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基础建设工程特别是防护林工程、防火基础设施、农村新能源开发、污水治理、防洪工程等基础建设无法实施。

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特别是要加强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森林法》及《森林实施条例》等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时期生态林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全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业务过硬、组织有力、精简高效、廉洁奉公的林业护林队伍。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按照生态林业建设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末尾淘汰”的劳动用工新机制,聘请护林人员充实到护林队伍中来。同时,以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林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护林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加大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在全面施行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准备从明年开始逐步减少商品性的木材采伐,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面积。通过搞好规划设计、资源评估、落实政策措施,带动全县天然林的保护、发展,更有效地保护我县的自然森林资源,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四)突出林政资源管理。首先,重点抓好森林资源监测站建设,加强境内森林资源管理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资源的消长情况,适时按监测结果调整培育和保护战略。其次,抓住国家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力度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建立地方性生态公益林的要求,设立县级生态公益林,通过逐年加大面积,使全县公益林面积达到152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0以上。第三,继续实施企业上马先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抓好污染源的清理整顿工作,严禁创办高污染或耗资源型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低消耗、无污染、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的引进和保护、扶持力度,全面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第四,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抓好果园戴帽山的造林绿化管理,严禁“剃光头”式开发,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第五,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用地管理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借产业建设破坏林地等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林地资源。

(五)深化林业改革。在全面完成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把林业改革推向森林资源更深层次的改革。重点抓好以集体林业为重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切实减轻林农负担,保护林农的林地、林木产权和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群众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此外,进一步深化源头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源头管理责任制和木材采伐公示制,完善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森林公安派出所的管理方式,转变林业工作站职能,强化伐区检查监督,确保有限森林资源科学利用、永续发展。

(六)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投入。在生态移民、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森林防火及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等基础工程建设上,认真搞好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积极争取国家国债无偿资金的扶持。特别是我县地处南方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很多天然的森林资源,植被比较多样化,森林资源的自然恢复能力强,现只要加以封山育林和进行必要的改造,很快就能成为高产高效的丰产林。为此,建议上级对我县低产林改造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使天然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推动我县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建设情况汇报 篇13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__年度工作要点安排,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为做好提请审议工作,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东任组长,州人大监察司法委、州中级法院组成调查组,于7月22日至25日分别到弥渡、祥云、剑川三个县法院和州中级法院进行调研,具体察看了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及应用情况,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20__年以来,全州两级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要求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大力推进全州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服务大厅、服务职能、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诉讼服务工作卓有成效,诉讼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州两级法院便利诉讼平台和文明司法窗口。

(一)准确定位工作,有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全州两级法院充分认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真按照上级法院关于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着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州中级人民法院在高标准建设本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同时,有力指导推进各县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各县市法院立足自身实际,想方设法落实场地、资金和服务功能设施设备,全面完成规范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诉讼服务工作扎实有力开展。20__年,州中级法院和3个基层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诉讼服务中心”、6个基层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评为“规范诉讼服务中心”。

(二)规范创新工作,全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服务职能。全州两级法院按照便利诉讼的要求和诉讼服务工作职责,合理设置各类服务窗口和功能室,进行诉讼引导和立案指导,明示诉讼须知和诉讼文书格式,推行安检、案件自助查询、文书打印拷贝、网上查询、诉讼风险评估、远程接访等服务措施,实行流程化、信息化管理,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立案、案件繁简分流、司法救助、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信访接待、监督投诉等制度,通过规范完善工作措施制度,提升诉讼服务工作质效。三是加强人员配备。全州两级法院克服案多人少突出的工作困难,按照诉讼服务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配备必要的人员,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服务要求,尽力为群众提供到位的诉讼服务。四是突出人性化服务。设置导诉台引导群众诉讼、提供咨询服务。设置休息区、家事室、心理室、母婴室等,配置相关诉讼服务文具用具,践行司法亲民为民。五是创新延伸服务。全州两级法院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在规范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打造赋予法治文化和本地人文文化内涵的诉讼服务大厅,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乡情民风教育,创新诉讼服务内涵,延伸诉讼服务职能。州中级法院将立案大厅融入全院法治文化建设,丰富诉讼服务新内涵;剑川县法院民俗家居式诉讼服务大厅建设,实行白汉双语服务,宣传剑川人文法治文化,诉讼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祥云县法院高标准诉讼服务大厅建设,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功能服务;大理、洱源和云龙三市县法院开展“金花调解员”“阿鹏调解室”“乡村能人特邀调解员”特色诉讼服务,展示全州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的创新作为。

(三)抓实诉调对接,探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是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各县市法院成立专门诉调对接中心,深入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审判诉调对接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加强非诉讼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诉讼发生。二是继续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成立信访领导工作小组,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实行“定责任人、定包案领导、定化解期限”的信访责任制,促进申诉信访工作规范有效开展,努力在诉讼服务和审判执行各环节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定位有待深化。全州两级法院总体上实现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建设,但从各基层法院的情况看,除大理市、祥云县等少数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突出外,其他法院处于一般情况,诉讼服务中心工作量与建设要求不完全对应,需要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各自实际合理确定诉讼服务中心的规模和具体功能,既满足当前现实需要,也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科学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

(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需要加强。随着法治建设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行案件登记立案制度改革,大量矛盾纠纷进入法院诉讼,非常必要对一般矛盾纠纷简化程序办理。当前全州两级法院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已经着手推进,但系统性、规范性还有差距,多部门联动工作仍然薄弱,矛盾纠纷非诉解决和诉前化解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强工作。

(三)智慧法院建设和运用有待强化。全州两级法院智慧法院和诉讼服务中心科技化建设走在了全省法院先进行列,但是,在科技化设施设备的熟练运用和服务功能全面发挥上还有差距,专业人员人才不足,信息化诉讼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法治宣传和延伸服务需要推进。全州两级法院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新要求,全面落实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便民利民诉讼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但是,诉讼服务工作还存在群众和社会了解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介绍,拓展社会认知,创新延伸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提升司法理念,发挥服务职能。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参与司法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司法功能、体现司法公开、展现司法形象的重要窗口。全州两级法院要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提升司法理念,提高工作站位,充分发挥诉讼服务职能,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完善诉讼服务机制,加强信息化智慧法院运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州中级法院要按照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全州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切实发挥诉讼服务中心服务人民群众诉讼、服务人民法院审判、服务中心大局工作的职能作用。

(二)促进规范服务,力求服务质效。根据全州两级法院各自审判职能、案件受理情况和不同基层法院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诉讼服务中心的职能,在规范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诉讼服务中心功能,规范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和要求,强化及时有效诉讼服务,提高服务质效。深入推进智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重视加强诉讼服务信息化科技运用,推广诉讼服务业务网上办理,创新网上诉讼服务内容,通过新科技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的诉讼服务。

(三)实行繁简分流,推进多元解纷。推进诉讼程序简捷化,建立简易程序办案诉讼服务快车道,实现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强化诉调对接工作,把诉调对接机制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建立起集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重视加强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建立“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从事后处理向源头预防转变,通过诉讼服务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协调,依靠各方面力量形成诉讼服务工作合力。

(四)抓好宣传推动,创新延伸服务。以诉讼服务为主旨,深入宣传诉讼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服务内容、便民措施,提高诉讼服务工作的群众知晓率,促进社会对诉讼服务工作的认知与认同。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通过诉讼服务中心平台主动开展诉讼服务开放日、模拟法庭、以案释法等专门活动,促进法治宣传教育。通过规范化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特色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宣传法治文化、司法文化、乡情民风文化,赋予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新内涵,创新和延伸诉讼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