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应急管制工作筹划

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的要求,围绕“无急不应、有急能应”目标,以贯彻落实《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为突破口,以应急管理综合评估和考核为抓手,着力在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体系、应急知识普及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争当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即五项重点工程,六个体系建设):

市区应急管制工作筹划

一、五项重点工程

(一)市、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市应急平台建设进度。加快市、新区、区、高栏港经济区等试点单位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试点单位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确保市应急平台年6月份前实现与国家、省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新区、区、高栏港经济区应急平台年年底前实现与市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

二是完善应急平台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全市应急平台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加快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参照省的标准,出台全市应急平台数据库标准,继续加大数据收集、整理力度,确保年6月底前完成应急平台数据库第一阶段建设任务。

(二)应急管理协会建设。

一是完善市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会商制度。充分发挥我市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举办应急管理论坛等方式,加强应急管理研究,聚集应急管理人才和资源。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应急管理研究和突发事件防范对策会商会,明确突发事件预防重点,提高突发事件预防的针对性,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工作。

二是应急管理协会建设。依托市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协会建设,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公民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类应急管理资源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处置等工作,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充分调动各企事业单位、公众的积极性,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完善相关制度,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和协会。

(三)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

继续做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xxx”规划评估验收工作。按照“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突出综合协调机制建设,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强化基层应急工作基础”的原则,以提高政府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能力为目标,组织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努力构建珠海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以保障和谐珠海、幸福珠海建设,促进珠海可持续发展。

(四)市民公共安全体验馆建设。

争取省政府支持,加强与市有关企业沟通,会同市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文体旅游局、环保局、三防办、人防办、气象局、红十字会等部门市民公共安全体验馆建设,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逃生技能,进一步提升市民危机意识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应急管理“应讯通”网络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区、经济功能区、镇(街)和村(居)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市、区应急委成员单位24小时专人值班或24小时电话值班网络,完善“应讯通”管理使用等相关制度,确保全市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通信畅通,实现全市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求。

二、深化“五个应急体系”建设

(一)应急预案体系。

一是认真抓好市、区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

二是继续抓好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加强应急预案有效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操性,认真组织编写数字预案,着力推广应急预案桌面、镜像模拟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战性。

(二)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特别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教育训练,编写应急队伍学习训练大纲和相关规章制度,应急队伍教育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训练常态化,提升全市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年上半年,全市举行应急队伍“大比武”,精选比武尖子,组队参加省下半年应急队伍“大比武”,打造珠海应急救援精锐之师。

二是继续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监督制度,整合全市应急设备装备,加强各相关单位应急设备和装备配置。

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市、区分区域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健全应急物资相关协调和征用机制。

四是继续加强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范应急场所标识,提高公众应急识别和避险能力。

五是整合信息员资源,主要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信息员,如地质灾害防治巡察员、灾害信息员、突发事件信息员等,变“一员专用”为“一员多能”、“一员多用”。

(三)深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

一是深入开展“十个一”宣教活动。一是“一个网”。推动市、区应急管理专门网页建设,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应急办网页作用,建立网上培训基地,更新和完善应急网学习教育培训功能,增强互动栏目、应急干部培训栏目,充实应急知识考核内容;二是“一个队”。依托市红十字会,充分利用社会民间文艺团体和骨干组建市应急知识“四进”文艺宣传队,并从中挑选优秀节目参加省政府应急办主办的应急管理之夜专题晚会。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形式,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市民危机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拟于年1月举办启动仪式,全年组织到企业、学校、社区、乡村演出30场以上;三是“一块栏”。拟在《珠江晚报》开辟“应急知识”宣传专版专栏,大力宣传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知识;四是“一首歌”。委托市应急管理协会举办“永不放弃——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歌咏比赛,在全市唱响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市、区至少举行1次应急队伍“歌咏比赛”,以此讴歌“应急人”精神,弘扬应急文化;五是“一次谈”。委托市电视台开辟“应急之声”栏目,针对国际国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组织社会各界应急管理专家、学者、市民开展一次应急管理“大家谈”活动;六是“一次赛”。委托市电视台于下半年组织一次以家庭为主的应急知识竞赛,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七是“一张报”。会同中国电信珠海分公司、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中国联通珠海分公司创办应急管理手机报,探索通过手机拓宽“应讯通”功能和应急知识宣传渠道,提高运用现代信息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培训、传播应急知识教育培训水平,增强应急知识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八是“一本书”。组织编写《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文选编》,印发全市各级突发事件信息员人手一册,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九是“一部法”。制定《珠海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规范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发布与传播,有效防范与应对突发事件;十是“一批栏”。在全市人流密集的街道、港口、码头、市场、商场、广场安装一批应急知识公益宣传栏,根据每季度突发事件专家趋势分析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市民滚动播放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和温馨提示短信,增强市民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完善应急管理培训规章制度。依托市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订全市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培训规划,建立一支由教授、教官、学者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团队。

三是创新应急管理培训形式。分期分批选派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应急培训。充分依托市委党校、广东第一反应教官团队对全市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干部、突发事件信息员进行轮训,年内拟举办六期应急管理培训,其中一期市应急委成员单位领导干部培训,一期镇(街)领导干部培训,一期突发事件信息员培训,三期企业、学校、社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

四是建立健全应急知识技能宣教培训保证体系,主要建立市、区、镇(街)、社区(村)、企业、学校应急知识技能宣教培训保证体系,即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检查保证、经济保证体系。

(四)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应急通信建设。全市数字集群无线对讲系统等应急通信建设。

二是环境预测预警监控系统建设。加快我市第二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危险废物监控工程,扩大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水质监测等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构成水、大气、重点污染源、危废等环境监测全方位预警体系,增强环境预警预防能力。

三是气象探测网络精细化预报。根据防灾减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新需求,在完善现有公众气象服务内容和种类的基础上,做好市公众气象网的改版工作,进一步拓宽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发布功能,扩大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丰富气象服务信息。

四是加强与有关企业的沟通,应急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积极推荐我市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直升飞机等应急产品的专利申请和市场开发工作。

(五)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规范基层应急管理建设标准。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继续市、区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每个区在年上半年至少建设3个应急管理示范区(即一所学校、一个社区(村居)、一家企业),对示范区建设好的区推荐参加年下半年全省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二是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达标考核工作。按照《珠海市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标准》,每年对各区应急管理示范区进行考核评比,评出10个应急管理示范区进行表彰,并授予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达标单位。

三是抓好企业应急管理试点工作。企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应急值守、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相关工作制度和应急联动机制,以点带面,全市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六)深化应急管理考核和评估体系。

一是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珠海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做到对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每月考核通报一次,全面工作每年考核一次。

二是加强应急能力评估。依托市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建立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

三是强化应急管理督查。结合贯彻落实《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力度,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