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方案4篇

本文目录2019教学实施方案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实施方案推行“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教学实施方案4篇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文言文传承了几千年,却在近百年的历史当中光华暗淡,这是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带来的。当前可以说其研究论著、论文颇多,就文言文自身研究而言,谈教学方法、教学体会的多,但仍摆脱不了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事实。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提出,是源于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选定的。

相对于现代文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确实已严重滞后。其症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系统不清晰,教学定位低下,教学理论缺乏,教学方法僵化,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二是近百年文言文的断层,使不少语文教师本身缺乏系统的、规律性的文言知识贮备;三是当前文言文的功用性仍然低下,仅仅为了应试而为,学生主体意识失落,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必然要加强宏观透视,进行系统研究,明晰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掌握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达到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同时,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智慧,提高语文素养,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此,确立《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

三.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一)研究的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2.新课程研究理论。新课改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确定并重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有效教学理论。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假设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主要通过实践、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教学活动课例及设计的经验,总结新方法、新思路,建立一个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充实老师文言文知识储备,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能力。实现文言文教学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知识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推动和加强小学生文言文诵读,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文言文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

(一)理论研究:学习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和策略。

(二)实践研究:

1.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对文言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文言文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文言文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

2.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策略的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重点研究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策略,筛选、提炼有效文言文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

3.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成长。

五.研究的方法

(一)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行为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总结、提升教学品质,优化教学过程。

(二)案例研究法:研究教师个人教学案例,研究一些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等课标思想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三)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直接运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六.研究对象

小学生、小学阶段文言文及其教学方法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七.研究步骤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期限为6个月,于xx年12月至xx年6月,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结题验收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2月)

了解学生课堂中师生最关注的话题,最愿意干的事,最困惑的问题,设计问卷内容,充分论证课题研究的方向。初步探索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设计内容、方法,拟订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依据课题方案、原则结合研究对象,在实施过程中收集、反馈、提高、整理资料。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总结出教学活动策略,并撰写课题研究经验文章。探索文言文教学规律,创建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形成中期研究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整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递交结题申请,接受课题组结题验收。

八.研究保障

研究者是一位一级教师,常年坚持一线教学工作。研究者热爱教科研工作,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先后主持并参与了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已结题)。在研究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善于学习,在校、区教科研工作中获得好评,并在课题研究期间获得“教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九.成果预测

(一)以文本的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方式,构建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策略及模式。

(三)以理念渗透的形式明确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明确通过语文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明确文言文教学就是对祖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四)以集锦的形式形成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设计集锦。

(五)以文本的形式形成研究论文及其研究报告。

十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研究者独立完成本课题。

十一经费预算

研究者独自承担研究经费。

资料附录(无)

xx年2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2019教学实施方案(2) | 返回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去继承,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去开创。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课题实用价值和目标确定

(一)课题实用价值

1、用于丰富课程内容。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度一致,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高度和谐。那么在一定教学内容中穿插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也是活用教材的表现。作为教师要认真探讨教材的使用与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2、用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教学中运用核心价值观教学,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运用大量的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和核心。

3、用于启迪学生的心灵。一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和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为了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在课堂中和生活中获得的德育观点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学校教学中穿插的核心价值观就很好的肩负起了这个重任。

因此,对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加强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目标确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总结吸收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顺应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成为“文化精髓”。“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就是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质,以致全体师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汇集全员的智慧和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用被历史证明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导校园思潮和师生文化荣辱观,不断刷新校园里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与主导型原则

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自觉践行。

2、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则

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完整优化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要从整体、全局、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把内外因、主客观、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与辅导要采用综合模式,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技术。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因地制宜的教育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其他学者对中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本课题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证调查。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对学校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行动研究法。

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

四、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立足于校内外的丰富教学资源,着眼于学生的直接感受与体验,注重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动态互动,注重学生直接参与的体验与感悟。具体来看,主要研究内容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作为德育根基,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梳理校内的德育实践活动,挖掘德育实践活动的环境资源、人员资源等。教师主动介入,结合具体德育工作,合理、科学设计并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与教学实践活动相适应的方式。

3、立足学校既有经验,开展学生自觉自愿参与的活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积极利用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如王家坪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等,拓展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场地、意义,形成若干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体验过程中理解、升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项目。

五、课题研究过程:

根据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从xx年12月至xx年6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12月)为课题的确定与申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主要工作为确立课题、组织课题申报。主要成果为课题申报材料。

深入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5月)为课题开题,并进行深入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工作,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主要工作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思路等,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和教师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原因,为课题的结题提供依据。本阶段的主要成果为:一是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二是写出对课题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科研论文,三是编制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并对成果及时总结分析。主要成果为调查问卷、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等。

结题阶段(xx年5月—xx年6月)本阶段主要工作一是研究全程资料收集汇总,二是研究成果汇总,三是课题结题资料准备,四是课题结题上报,五是结题。主要成果一是结题报告,二是研究推广实施方案。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四)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五)撰写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实施方案2019教学实施方案(3) | 返回目录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初级中学 崔东林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二、课题题目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我探究的是化学教学生活化,也就是在化学教学中溶入生活知识,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自然学科,更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科学。它和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而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例如,金刚石在自然界的矿石中最硬,因此常做钻头或者切割玻璃。石墨能做电极,说明它具有导电性。化学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杂症。比如,厨房水壶中水垢,我们可以用醋将其清洗干净。汽车尾气的处理等等。其二、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枯燥的课本知识一筹莫展。再加上生活经验缺乏。所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生活常识。

(二)理论依据:

这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首先是更新教育观念,即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是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老方法。最后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更适合学生学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能更主动的投入学习,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三)实用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将生活知识熔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三、研究现状:

目前很多老师和家长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着孩子,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迎战中考。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会写所有的化学方程式,所有的化学式,记住物质的性质。一遍一遍的做试卷。另外,好多学校为了争取到中考前的复习时间,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学生的兴趣培养也就被省略了。

四、课题设计:

(一)研究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样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学生获得知识,,又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所以在枯燥的知识教学中结合生活常识,把生活渗透在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化学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喜欢化学,走进化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结合生活知识,让学生懂得化学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最终达到学有所需,学友所用。作为老师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摸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体研究内容有:

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2、厨房中的化学(醋,食盐,苏打等)

3、生活中的燃料(乙醇汽油,三大化石燃料)

4、合成新物质(各种有合成机材料,合成药物等)

(二)研究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品质,做到学以致用。

(三)研究方法:

1、实践与研究并行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长期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科的热爱程度是否提高。

2、行动合作探究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且和同行沟通,交流、探讨。

3、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别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个案跟踪研究法:跟踪某一具体课题知识,通过个案来分析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一般规律,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四)研究对象

xx级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2月):

对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搜集、挖掘这些知识与生活的各种联系,并且备案成册。确定明确的探究目标。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探索实施阶段:(xx年3月-xx年4月):

依据常规教学中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统计各类数据,搜集、整理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来源,并对前期研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设计《学生学习调查表》开展调查,分析数据。

本次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料来源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化学新课程标准

网络资源。

(三)、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并评估研究成果。积极参加校县级教学的观摩活动,请教专家评定,参加县市级论文,教学设计竞赛,参加区级校级展示课活动。加强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六、预期呈现:

(一)研究报告:汇总《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的报告。

(二)撰写论文:发表一篇和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推行“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2019教学实施方案(4) | 返回目录

推行“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教学的开展,全国多数学校运用“生本教育”理论,进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如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绛县横水中学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我县部分学校也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正在尝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解决“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问题,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初中推行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希望各单位认真实施,确保我县的课改工作健康持续地开展。

一、充分认识“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的价值和意义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案”改“学案”,“讲堂”变“学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它对于建构学生在“学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体系,转移教学重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交流展示”是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利用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渴望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交流展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释疑点拨”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提升”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二、实施“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的基本要求

1、科学编制学案。学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学案可由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等部分组成。

2、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同伴相互交流中建构知识。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小组内“兵教兵”、 “兵练兵”、“兵强兵”,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措施之一。

3、用学案引导预习。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进行课堂有效学习的一种方法。抓好学案引导预习这一环节的落实,对于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做好“交流展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展示交流是体现“生本教育”思想,用好学案的一个核心环节,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四段六步”

“四段”是指:

1、自主预习阶段: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学习目标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交流熟悉文本,进一步明确目标,完成基础性知识或准备性知识。

2、合作探究阶段:针对重点任务,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安排、分配,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3、展示提升阶段:各小组展示组内合作探究阶段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纠正、补充、质疑、点评,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延伸。

4、检测反馈阶段:反思和校正,以练习、问答、回想、小结等多种形式进行回归性检测,注重突出“弱势群体”,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六步”分别是:

1、预习引导,明确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目标,进行预习引导。

2、自主预习,组内交流:学生自主预习,交流预习情况,完成基础性知识,初步落实目标。

3、分配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4、展示质疑,拓展提升: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

5、穿插练习,全面巩固:各小组结合本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检测,反馈校正: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反馈内容,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补救。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10月15日-----11月15日)

1、确定基地校

2、调研“学案课堂”,确定作课教师

第二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

1、推出“学案导学”研讨课

2、学案设计研讨

第三阶段(XX年2月20日---3月20日)

各校制订实施方案并从起始年级开始试验

五、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深入研究推行措施,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好跟踪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2、强化教研,整体推进。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使他们了解精神实质,掌握方法步骤,把握操作要领,尽快建立高效运转的教学模式。各单位要注意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3、加强监督,落实评价。“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督查的重点。县局要对该项工作进行严格检查落实,要将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评价。

“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推行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限度的提高;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大班化的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学案导学、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时间合理分配与掌握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施与实验中不断研究与探索,努力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规范,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