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通用15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通用15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二、幼儿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2、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三、幼儿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四、幼儿探究活动三。

1、探究的问题:用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削尖),在两个手指上留下的痕迹有何不同?

2、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五、幼儿探究活动四。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六、试一试。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七、游戏:帮小鸡过河。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八、拓展思路。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复写纸,再铺一张白纸,脱掉袜子,用单脚踩在纸上,然后抬起脚拿起纸,在上下两张纸上都看不到脚印。请幼儿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轻轻写字,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个别提问。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吗?你先怎么做?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一起来看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和绿色。

材料3:提供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细到粗排排队。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报纸,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

2.能想办法把报纸变成纸球,并探索出固定纸球的方法。

3.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使幼儿具有一定的玩纸的经验。

教具准备:报纸、小篓子、彩色毛线、彩色橡皮筋、包装袋、透明胶布、双面胶、固体胶、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剪刀、小背篓。

活动过程

1.自由玩报纸,积极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

教师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报纸,我们要和报纸一块儿做游戏。请你们每人拿一张报纸玩一玩,看看可以怎么玩,比一比谁玩报纸的方法多。

幼儿自由玩报纸。(折叠、抛、投掷、跨跳、顶在头上玩等)

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报纸的玩法。(幼儿把报纸放在地上,找张椅子坐下来)

2.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用报纸玩了很多游戏,有的把报纸折成小动物玩,有的把报纸向上抛着玩,你们想不想把报纸变成球来玩呢?用什么办法能把报纸变成球呢?想变成什么样的球?(能提供足够的报纸,接着,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门、小篮球架)我们带着自己的球来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玩。教师巡回指导。

3.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玩了这么长时间,看看你的纸球有什么变化。

幼儿:散了,不圆了。

教师:玩了一会儿,纸球就有点散了,没有原来那样圆了,那怎样才能让你的纸球变得紧紧的、圆圆的,更好玩呢?我们用什么来固定纸球呢?(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试一试谁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儿探索固定纸球的方法。

4.师幼共同游戏:投篮。

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投篮的那个架子是不动的,很容易投。现在,我来当篮球架(老师把小背篓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谁有本领把球投进我这个小背篓中来,好吗?

活动反思

(一)崇尚简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简约化,是指对科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资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各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简化后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意味着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探究操作,有足够的空间展现自我;教师有足够的机会促进生成,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幼儿。

1.材料简单实用。

本活动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报纸,幼儿在折、团、固定纸球等活动中,建构了关于报纸的相关经验,体验到了探索、发现、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因此,科学探究应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2.过程简洁明了。

课堂是幼儿学习、思考的场所,不是表现教师才艺的场所。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简单有效。简单的设计可以给幼儿留下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和建构出新知。环节的预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简。本活动的教学环节简单而清晰:自由玩报纸,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探索报纸变纸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纸球的不同方法。这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却是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并对教材的重、难、疑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的一个大致框架。

3.内容简约充实。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一般是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要想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对一个物体或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幼儿的学习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活动侧重于让幼儿在自由玩报纸积累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报纸变成纸团的方法,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入固定纸球的环节,内容虽然简约,但幼儿的探索是充实的、快乐的。

(二)回归本真

本真课堂中的“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同时也是指幼儿的童真。本真课堂应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应让幼儿得到限度的自由,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创造。

1.尊重幼儿的真实体验。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本活动的三个环节,是从独自玩报纸、两两合作玩报纸、集体玩报纸,到自己探索报纸变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后环节中自己选择材料固定纸球。幼儿的体验是充分的、真实的,是幼儿自己对真实的材料进行真实的观察与操作而获得的真实体验。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表达和创造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独特的体验与表现。如在自由玩报纸的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独特玩法及时肯定,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

2.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获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追求。本活动中,从幼儿兴奋的神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探索是自由的、快乐的。一张张报纸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他们喜欢的篮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滩排球……他们进行着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篮比赛。当幼儿在比赛中不断地搓、揉纸球时,教师及时地点拨,激起了他们固定纸球的愿望。在这个环节中,他们自由选择材料,采取独立或两两合作或请教师帮忙的办法固定纸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纸球再去进行投篮、足球射门等比赛,从中体验到自由创造、获得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__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6、小结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比较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个,内装有正方体1个、长方形体2个(一个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一个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

3.幼儿操作用小正方体、长方形体。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教师: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须用指定的形体,我们要想帮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来认识一下用什么样的形体。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导入活动。

放入6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取出一个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

(2)幼儿取一个小正方体,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验证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不仅有6个面,而且6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师放入神秘袋中6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两两相同大小),变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个面。不过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的6个面不都是一样大。

(2)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6个都是长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都是长方形的。

(3)教师从神秘袋中变出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帮助幼儿认识这种长方体的特征。

这个形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有6个面,4个面是长方形的,2个面是正方形。

(4)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样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3.请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帮小兔子搭房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我们认识了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下面就开始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请两组幼儿分别到老师前面的筐子里只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检查各组选择的形体对不对,若有选错的及时纠正。

4.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通过颜色的变化,能仔细地观察实验。

3、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桔子、茄子、白菜头饰各8个。

2、红、黄、蓝颜料,透明口杯,红、黄、蓝、橙、紫、绿色卡片若干。

3、棉签若干,调色盘,分别装有桔子、茄子、白菜图片篮子3个。

4、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2、以小熊敲门送礼物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二、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吗?

1、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

2、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红+蓝=紫色

三、交代实验要求,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分别请一个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来变魔术,逐个变出桔黄色、绿色和紫色。

2、让每组幼儿颜色卡片在桌上操作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简评。

延伸活动: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小熊也想当魔术师,我们来看看小熊要变什么呢?

1、小熊逐个变出一篮子桔子、白菜和茄子,其中一部分没涂颜色,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活动准备】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2.教师小结:希望我们小朋友能用今天学到的养蚕宝宝的方法去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看看他们,喂喂他们,观察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1

制作意图: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兴趣。

教育价值:

1、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选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辅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将塑料桶装饰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将压好膜的纸卷成管后进行装饰,在娃娃的两侧安上两个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

适应年龄:4――5岁

操作地点: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俩人同时开始喂娃娃,将串珠从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两种不同颜色,并同时结束,两人在从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点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为胜。

建议:塑料管(压膜管)可以一样长,也可以长短不一样,让幼儿轮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长短不一样,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样。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玩水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1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2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转的奥秘。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并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⑴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陀螺。⑵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记录卡若干份。⑶摄像机、陀螺擂台赛。

2.经验准备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儿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以便收集适宜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

活动过程:

一、“转转发布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1.“转转发布会”后提问:

⑴你是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

⑵陀螺旋转与不旋转有什么不同?

⑶怎样让陀螺旋转时间更长呢?幼儿玩陀螺后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

指导语: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间有个圆片等,可启发幼儿回想陀螺的共同之处)

二、“陀螺”诞生记──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动手设计制作并记录结果

1.讨论制作方法指导语:有趣的陀螺怎样诞生的呢?

(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幼儿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幼儿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

2.总结、记录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步骤如下:

⑴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

⑵将装饰好的图形剪下;

⑶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个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内。

3.陀螺产生了

幼儿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过程。

注意: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大胆进行装饰,画出不同图案,设计不同造型。

⑵找准中心点,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台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

1.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见几种色彩?转动起来就不见了呢?

活动延伸:

运用硬纸板和火柴棒试着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们能否转动起来。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ppt、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通过已有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诗歌小结(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关注孩子们的倾听理解能力。)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结: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由于孩子们是针对具体的树叶进行比较,挑战点是对两类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类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四、延伸教学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出问题,为以后进一步探索活动做好延伸。)活动点评金晓燕执教的集体活动《落叶树与常绿树》则激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深入观察、细腻体会、专注探索落叶树和常绿树树叶的不同,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媒体将灵动的PPT、悠扬的散文诗作为手段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活动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磨练。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了解、认识常见的蔬菜;蔬菜实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说菜——交流分享

1、导入: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

2、说说我喜欢的蔬菜

3、重点提问:你喜欢吃蔬菜吗?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幼儿个别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所以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二、选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认识的蔬菜多,谁的本领大?

2、刚才我们介绍了各种蔬菜,那你们知道我们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吗?(请2—3个幼儿介绍)

有只小熊也爱吃蔬菜,我们一起看看它吃对了吗?听故事《熊妈妈收菜》。

重点提问:小熊跟着妈妈去菜园收蔬菜,它们收了哪些蔬菜?(萝卜、白菜、西红柿)。你听了故事知道萝卜、白菜、西红柿应该吃什么部位呢?(萝卜吃根茎、白菜吃叶茎、西红柿吃果实)

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茎,有的吃它的叶茎,还有的吃果实。

3、尝试分类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4个盆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依次介绍根茎、叶茎、花、果实4个盆子)你们动动脑筋,看清你们的盆子上的字,想想应该挑选什么蔬菜。

4、交流统计

三、吃菜——加深对蔬菜的印象

1、重点提问:你们吃过这些蔬菜吗?

2、重点提问:你们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汤、做蔬菜色拉)

小结:蔬菜的营养真好,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个人可以长期不吃荤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为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准备的蔬菜吃光光,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反思:

1、丰富幼儿对蔬菜的经验,在幼儿操作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们能吃什么部位,让幼儿了解之后再进行操作。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平时活动中,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商量,合作。

3、在蔬菜营养的方面,知识还不够全面,应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营养,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