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

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同时还有章丘市枣园街道,镇平县枣园镇以及兴化市枣园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枣园因枣树多而得名。园内现有22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占地面积80多亩。这里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了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收为公有。1939年,中央社会部在这里居住,遂改名为“延园”。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这里。

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军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建国,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真内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国内战做了充分准备。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张闻天旧居,书记处小礼堂,为纪念张思德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社会部二室旧址及辅助陈列、幸福渠等。

首先请大家参观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这是1941年建成的,砖木石结构,礼堂呈凸字形。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里面可以看到有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一圈桌椅,陈列简朴却也不失考究。

1935年的遵义会议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1937年12月下旬,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决定不设xx,由书记处集体领导。1943年3月20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了从组织上加强党的集体统一领导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位同志组成,毛泽东为主席。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主席。1945年,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就是在这里作出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蒋介石的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党中央决定由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赴重庆谈判。8月23日下午,就是在这个小礼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50人参加。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抗战结束后的形势和我党准备采取的对策。讨论中,同志们赞同战后实行力争和平的方针,但对毛主席是否亲赴谈判的问题意见不一,多数同志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考虑,不主张轻易出去。8月25日夜,政治局在此彻夜讨论,反复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同意毛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28日晨,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机场飞往重庆。这幅照片是主席临行前挥帽向送别的群众告别的情景。另一幅照片是10月11日主席胜利归来在延安机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我们看到墙上有《为人民服务》的条幅,这是毛泽东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它的用意就是要提醒大家不忘宗旨,处处为民。

小礼堂的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的餐厅,也是主席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说是餐厅,也只是青砖铺就的地上,摆放着两张油漆脱落的旧圆桌。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在这里请群众吃饭。1943年2月9日、农历正月的元宵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为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宴。主席亲自给他们敬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笑着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饭后主席还给他们每人送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礼品,并请他们看了《列宁在十月》的电影。1944年2月7目的春节,延安市政府、群众团体的代表带着许多好吃的东西,还送来一面写着 “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锦旗,给党中央拜年。为了欢迎大家,机关的同志在礼堂摆放了两行桌子,上面堆满了花生、糖果、香烟等招待他们。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主席亲自为每个人斟酒,领袖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浓浓情意和着阵阵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枣园的上空。

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二)

延安革命旧址的陕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圣地。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革命旧址在延安北门内凤凰山麓。1937年1月,中共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到这里。中共中央在此先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代表大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凤凰山麓有毛泽东旧居,毛泽东曾在这里会见白求恩大夫。这里还有红军总参谋部旧址、朱德旧居、刘伯承旧居等。1938年11月,日军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由此迁往杨家岭。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员小导,欢迎大家来到秦始皇陵博物院参观。秦始皇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因为1978年9月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参观后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从此,“世界第八大奇迹”便成了秦兵马俑的代名词。

那么在参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姓赢名政,他13岁继位,22岁加冕亲政,39岁时力挽狂澜,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统一以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皇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度;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同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通向全国各地的“驰道”、“直道”;统一车轨、统一思想、焚书坑儒、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在北京修筑长城;在南方开凿兴安运河;秦朝的疆域逐渐扩大。

1973年4月,几位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陶俑残片和古代青铜兵器开始,经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发掘,目前共发现三座兵马俑坑,我们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编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

现在,展现在您面前的就是兵马俑一号坑,它是整个军阵的主体,也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宽62米、均深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为坑道土木建筑结构。经探测,看出土陶俑6000余件,战车50余乘,是一个战车、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一号坑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组成,整个大军基本面东而立。前锋分三排,站在俑坑最东端的长廊里,均手持长兵器;南北两侧合尾端分别站着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佣,他们是方阵的两翼合后卫,担任着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防止敌人旁敲侧击或从背后偷袭;在由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道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有驷马战车,而陶俑则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体。参观到这里,有人就会问,像这样气势恢宏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我们说秦俑的制作过程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模塑结合、分段制作、入窑烧制、出窑彩绘”。他们是以泥土为原料,模塑结合,再辅以推、捏、刮、刻等技法,然后烧制而成的,烧制时的温度一般在950——1050摄氏度之间。

现在我们来参观二号坑,二号坑是1976年4月23日发现的,位于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一半,约为6000平方米,据推测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坑是一个由步兵、骑兵、车兵、弩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型军阵,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弩兵阵,在俑坑东端突出的部分;第二个是位于南半部的车兵阵;第三个是位于中部的位于中部的由战车、车兵、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第四个是位于北半部的骑兵阵。这四个方阵有机结合,能守能攻,自我保护能力强,反应敏捷,可谓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套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的军阵。二号坑是正在发掘中的俑坑,经初步挖掘,出土了很多典型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鞍马俑等。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跪射佣,他左腿蹲曲,右腿跪地,上身挺直,双目凝视左前方,手握弓弩,做准备射击状,造型真实而优美,是秦兵马俑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再看看旁边的这座将军佣,他头戴双卷尾鹖冠,身着双重战袍,脚蹬翘尖履,双手交叉做拄剑状,显得气度不凡,甲衣上共有8朵花结,显示出他军阶的高贵,塑塑造出了一位果敢睿智的秦军高级指挥官的形象。

大家可能都听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名言,那么秦始皇的这支地下军队,它的指挥中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三号坑的参观将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三号坑是三座俑坑中最小的一座,面积仅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仅有四马、一车和68件陶俑。坑内武士环绕周壁、两两想向,夹道式排列,手中所持的是一种无刃兵器——铜殳。在二号坑的北厢房内还发现了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祈祷所用的。纵观三号坑的布局并结合史料分析,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里是整个军阵的指挥中心——军幕。

如果说兵马俑是奇迹,那么铜车马则是奇迹中的奇迹。1980年在秦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座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它们都被埋在了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因年代久远木椁腐朽,上面填土重压,铜车马被砸成3000多个碎片。但庆幸的是,车马坑未被盗掘,车的原始位置,车舆结构、系架关系基本清楚,经过考古学家近八年的修复,终于恢复了原貌,其中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在199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考证,这两辆铜车马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的,当时秦始皇曾经五次巡游天下,这两乘车就是秦始皇车队中的两辆。当年,这两乘铜车马的出台曾使多少人赞叹不已!因此它们被称为“青铜器之冠”。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两辆铜车马修复后的实物。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皇帝銮驾的一部分。前车驾车人站立驾车,后车驾车坐姿驾车,根据古代的“立式为高,坐式为安”的原则,我们把前车叫“立车”,后车叫“安车”,是供主人出行乘坐。前车“立车”车体较小,通长2.25米,高1.52米,总重量1061公斤。高高的车棚盖似车厢撑起的一柄伞,既能遮阳避雨,又使乘车者远望四周,“伞”顶呈圆形,车厢为横向长方形,因为古代的人以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每个车轮上有三十根辐条,古代人以三十天为一个月,以车轮象征着日月轮转。当车子转动起来,驾车人立于其中,头顶天,脚踩地,就将一个“天圆地方”,日月轮回的宇宙观念蕴含其中。接下来,我们看二号车“安车”,安车结构较为复杂,通长3.17,通高1.06米,总重量1241公斤。车上有一椭圆形的车棚盖,车厢分为前后两室,前室较小,供御手乘坐,后室宽大,有三窗一门,是主人乘坐的。此车也叫辒辌车,门窗“开之则凉,闭之则温”。公元前,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于河北沙丘,就用的是这种车运回咸阳的。

秦始皇兵马俑自开馆以来,已接纳了海内外游客4000多万人,但目前发现的仍只是秦陵的冰山一角,随着博物馆的建成,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秦陵会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五洲宾朋的到来。届时,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四)

枣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5篇介绍陕西枣园的导游词范文(五)

“陕北是个好地方!”毛泽东的名言令陕北声名远扬。陕北之北的榆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一方神秘的圣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众多的著名人物、深厚的人文底蕴、淳朴的风俗民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罕见的能源宝藏,集中凸显了榆林骄人的特点,展现了榆林无限的魅力!

榆林独特的自然环境。榆林市地处陕西北端,位于东经107ο28"—111ο15",北纬36ο57"—39ο34"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榆林市 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佳县、吴堡、清涧1区11县,总人口350多万,面积43578平方公里,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长城横跨东西,黄河纵贯南北,地域广阔,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榆溪河、无定河两岸水田连片,堪称“塞上江南”;长城沿线有防护林带,牛羊成群;红碱淖和诸多沙湖鱼肥水美,景色迷人;黄河岸边广植枣树,盛产杂粮。

榆林悠久的历史渊源。著名的“河套人”就是以靖边小桥畔和横山石马土瓜 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而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榆林鱼河堡和横山油房头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和黄河边。据《水经注》载,帝源水即当今榆溪河,学者称榆林是黄帝部族的重要发祥地。公元前241年,秦在此设置上郡,修筑长城。公元420xx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统万城建立大夏政权。北宋时期这里是中原与西夏和契丹族角逐的焦点地带。质言之,从远古时期起,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就有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息繁衍着,并且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长剧。榆林城1986年已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众多的著名人物。历史上秦朝扶苏和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都曾镇守于此。本市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杨家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王嘉胤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英雄人物。榆林是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0xx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0xx年发动的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5年中央红军到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总后方。毛泽东等转战陕北期间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革命战争年代,榆林涌现出李子洲、高岗、刘澜涛、马文瑞、张达志、阎揆要、郭洪涛、贾拓夫等一批重要的职业革命家。

榆林深厚的人文底蕴。从最近榆林毛乌素沙漠腹地和吴堡后寨子峁等处的龙山早期文化遗存、秦直道、秦天象台、长城、汉墓出土的大批画像石和壁画,唐宋以后修凿的寺庙、石窟和摩崖石刻等,都彰显着古代深厚的人文气息。唐杜甫诗《塞芦子》、韦庄诗《绥州》是咏榆林山川抒发情怀的佳作。宋代范仲淹镇守延绥时写下《渔家傲?麟州秋词》。科学家沈括驻守绥德时写就名作《梦溪笔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石油命名的人。康熙帝巡榆林写有《出塞》诗。毛泽东在清涧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发表大量时评。李健侯著作《永昌演义》。柳青创作《种谷记》、《铜墙铁壁》。路遥写作《人生》、《平凡的世界》。还有人民歌手李有源的《东方红》,以及民间的信天游、榆林小曲、清涧道情、白云山道教音乐、秧歌、唢呐、道情、剪纸、石雕、泥塑等,都承载着榆深厚的人文底蕴。

榆林淳朴的风俗民情。榆林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处,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从而形成独特的风俗民情,至今古老的习俗还有残存。榆林民勤耕牧,俗尚鬼神,眷恋故土,不肯远徙,安于故习,不善经商。一般都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待人诚恳,好客守信,平素极能吃苦,也极能忍耐,坚韧不拔,敢于斗争,一旦奋起,坚强果敢。北部六县区受草原文明影响畜牧业发达,群众住柳笆庵子、砖瓦房,喜吃肉食、饮白酒,许多人穿皮衣,好动。南部六县以黄河文明为主,以农耕为主,群众住窑洞、食杂粮、穿布衣,恋故土,不喜外出。榆林人重婚丧礼仪,对传统节日也颇重视。群众信仰呈多元化,无固定仪式,农村文娱活动少,所以群众好赶庙会,好看戏、听说书,也借机探亲访友、买卖货物和谈情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