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谈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

针对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加强对策性研究,将有助于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高校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水平。

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体上保持着积极的和健康的发展态势,但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在极少数高校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虽然不是高校教师的主流,但危害性极大,它腐蚀高校教师的群体道德,严重损害了教师的整体社会形象。

1.重名利轻奉献,价值取向错位

形势下,高等院校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受到的干扰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受社会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考虑自身的得失较多,致使人生理想定位上过于现实,价值观念上追求实用,行为选择上讲究实惠。按道理,教师应始终把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当成是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前提,但有的高校教师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致使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缺乏必要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弱化,“学生至上,甘为人梯”的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有的教师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本职教学工作中,组织备课不够认真。有的热衷于经商、炒股等第二职业搞创收,从事与教学科研不相关的活动相对较多。甚至极个别教师受物质利益驱使,缺乏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面对学生的奖学金、入党等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时,不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近年来,极个别高校教师为一己之利泄题、送人情分的现象媒体屡有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高校教师重视自身发展,应该加以提倡和鼓励,但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置于首要地位。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成才愿望,忘记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神圣使命,往往就不能将自身发展的目标有机地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之中,最终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2.重科研轻教学,中心工作偏离

当前,许多高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但对教师师德的规范、管理和考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时,评价的标准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同“能”、“勤”、“绩”等“硬”性标准相比,“德”的评价由于难以量化,往往会被高校视为“软”性标准,加之师德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仍存在诸多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地方,造成师德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低。许多高校从教师的教学的成效考核到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进修、考博、出国深造等问题的考核处置,大多会把学历学位、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和所刊登刊物的等级等作为硬性条件和主要标准,而师德师风方面的情况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被忽略。这在无形中导致部分教师思想上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倾向,不再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中,导致工作的重心出现偏离。由于教师不能专心于教学研究,在学生身上付出的精力也会相对不足,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师生关系往往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师生之间交往方式单一,缺少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沟通,这些问题导致现实中的高校师生关系日渐疏远、趋于淡薄。

3.重教书轻育人,角色定位模糊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师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是教育道德性的具体体现。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经师易得,而人师难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高校教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满足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效漠不关心。有的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只注重传授知识,没有把教育人、培养人作为应尽的职责,对老师这一角色缺乏准确的定位,认知上存在偏差。在对教师形象的自我定位上,部分教师比较重视业务技能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自我要求不严,自觉性较差,不能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不够。有的对单位建设不关心,对教学和科研以外的工作不重视。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引路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无所作为,教师的师表作用就会逐步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