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分析范文

专业英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迅猛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国际学术活动、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这些都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熟练掌握,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行业的前沿和外部信息,从而培养既能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的创新型性人才。相对基础英语而言,专业英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以及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的特点。但专业英语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在较短的教学学时里解决英语语言问题以及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英语交流表达问题,在教学中应尽量以方法教学为主。

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分析范文

一、课程特点和现状

硕士研究生已接受过系统的本科教育,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研究生培养是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以及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使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负担某一工作的能力。因此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应避免“本科化”,不再是单纯地的讲授专业词汇以及逐字逐句翻译并讲解句子结构、语法等,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独立查找阅读本专业英文原版教材、著作、文献,以及提高科技英文交流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根据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英语为40学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较好的专业英语翻译、流畅地写作英文科技文章以及与同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掌握本学科常用专业词汇与词组;能熟练阅读和理解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能借助工具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译文通顺,能正确表达原意;了解科技论文的结构与各部分的特点,能用英文书写科技论文。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听懂和理解对方,同时还要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使对方听懂;其次此外,能看懂英文专业文献并能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书写研究成果并发表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作者在加拿大游学多年回国后即承担担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有关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的文章已有很多,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应用以及教学经验和在教学与教学改革中所做的一些研究,着重对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探索。

二、能力培养

1.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一般开设在一年级下期,这时研究生大多已进入课题选题的阶段,少数同学已确定课题并开始实验。这时,学生已接触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面对大量的科技文献,同学们需要改变常规的将英文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的做法。我们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英文科教文章的基本结构,让同学通过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促进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成果。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我们通过介绍专业英语的特殊语法现象,剖析专业英语的词法、句法特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英语比较典型的特点是长句和从句多,句子结构复杂,词意变化较大,难以理解和准确翻译。有从句的句子一般比较长,从句有时存在多重嵌套,增加了阅读和理解分析的难度。硕士研究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分析复杂句子,灵活取舍词意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教学中选用英文原版科技论著为教材,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介绍一些长句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专业英语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义多,词义灵活。因此,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单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引申。要达到熟练阅读专业文献的要求,词汇量非常重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英语的语法知识相对比较牢固和扎实,只要具备了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掌握了足够的专业词汇,熟练阅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经过了十几年基础英语学习,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相对都还不错,但很多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不敢开口说英语。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侧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而忽视听、说、读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因此会造成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甚至认识的单词不会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朗读能力与准确翻译原文能力的训练,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词汇量,巩固语法,熟悉专业术语,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自信心,消除对晦涩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2.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学习阶段,要注重培养同学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高学历科技人才的外语能力要求也更高。此外,很多学校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英语专业论文写作已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中文与英文在语法、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加上学生对英文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常不顾英文的行文方式,造成很多数据结果很好的文章因为英文表达问题被拒稿。因此如何提高专业英语写作水平、加强对外国际交流的文字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篇高质量英文学术论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包括选题、查找和阅读文献、寻找切入点、深入研究、实现、得出结论并分析总结,到最后的论文完成,每个环节都需要作者严谨对待。用英语写作专业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宣讲或以墙报的形式促进学术交流;二是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使国际同行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同的学科或领域、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但各个领域的研究论文在文体和语言特点上都有许多共性。了解了这些语言共性,便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对工科研究生来说,写作英语论文难,是因为不太了解学术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技巧,以及学术论文的结构。一篇英文科技论文,一般来说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以及附录等。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写作方法。一篇好的论文有三大要素:内容、结构和表达。因此,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总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着重对英文论文每一部分的特点、内容与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英文写作惯例、格式、语言运用技巧等都详细地进行分析并举例。因此,为了使文章赢得相关领域里众多读者的关注,论文的标题必须用最精练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体现全文的主题和核心。学术文章一般不用陈述句或动词词组作标题,标题主要有三种结构:名词性词组(包括动名词),介词词组,名词词组+介词词组。此外,描述实验方法与过程部分时最典型的句子结构特点是采用被动语态的过去式,在描述方法时,常将实验材料、方法或过程等作为主语,表达的含义是“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而不是“谁做了什么”。因此,谓语动词自然要用被动语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会用到的“we have done”、“we did”等。通常,在阅读和写作英文论文时,都会遇到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缩写的问题,虽然不同的期刊对刊名缩写的要求不同,但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有其规律。掌握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对同学在查阅文献和写作时都很有帮助。我们在课堂先介绍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然后列出本专业重要的英文国际期刊刊名让学生练习,发现虽然规则很简单,但部分同学仍然不能举一反三。此外,写作中还会遇到一些中文中有而英文中没有的符分号,如英文没有顿号“、”,英文不用双引号《》或单引号〈 〉表示书名,通常用斜体字或大写表示书名等。用英语写科技文章,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讲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文章除了有丰富翔实的内容和严谨的结构外,在写作过程中要求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对于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和缩写要给出明确的定义,此外语言要准确,同时要求直接写出英文。只有能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论文。英文论文完成后,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发表。因此我们还给同学介绍了本专业主流的学术期刊和特点,并根据老师自身的经验讲解了投稿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等。

3.听说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专业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本专业领域的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课时让同学做“presentation”(专题讲解),将课堂变成学生畅所欲言的“seminar”。老师先作引导和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己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内容不做限定,留给同学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可以是自己的课题、相关的文献阅读总结、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甚至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介绍等。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按照presenta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owerpoin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其他同学可根据其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了解并掌握了国外经常使用的专题讲解方法,增强了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和回答也尽量要用英文,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这方面我们没有作硬性要求。老师根据各位同学的英文表达、,幻灯片的制作、,问题的回答,以及其他同学讲解时的提问给出分数,这无疑极大地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又避免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专题讲解环节重在参与,所以对于一些认真准备却由于自身英文水平欠佳或表达能力较差而做得不甚理想的同学,老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克服开口说英文的心理障碍。虽然,准备presentation要占用同学们很多时间,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受益匪浅。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来,presentation不是被迫应付,而是一种愉快的交流体验。同学们提问也很踊跃,常常由于课程的安排,老师不得不让他们课后再交流。同时,这种方法也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理解和应变能力,将知识获取、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