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文学中梧桐文学范文

一片葱郁,清雅洁净,高大笔直的树干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气势昂扬,白居易的诗句“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云居寺孤桐》)写的就是梧桐青干碧叶、桐荫婆娑的景致,尤其当梧桐列植于道路两旁、枝繁叶茂的时候,树冠与树冠相互交通,雄伟壮观。梧桐夏季开花,小小的花朵呈淡黄绿色,鲜艳明亮。正是因为梧桐有着美丽的外观,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绿化观赏树木。

论古代文学中梧桐文学范文

一种植物要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美好意象,除了本身的高大优美之外,还必须是常见的,这样才具有普遍性。梧桐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二三月中,作一步圆畦种之……当岁即高一丈。”所以,自古以来梧桐就在中国南北各省广泛栽培。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多次出现梧桐,例如,“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小雅・湛露》)“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大雅・卷阿》)这说明至少在周朝初年,梧桐就已经广泛得到种植而且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后的《尚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均提及梧桐。

梧桐不但美丽、普遍,而且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梧桐子可以食用,“炒食甚美。味似菱芡,多 亦无妨也”。“五、六月结子,人收炒食,味如菱、芡。”梧桐子还可以榨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梧桐树木质紧密,纹理细腻,坚固耐用,自古就是制作乐器和家具的良材,尤其“白桐……成树之后,任为乐器。青桐则不中用。於山石之间生者,乐器则鸣。”北宋陈翥在他的《桐谱》中高度赞扬梧桐的材质高于其它树木的材质,其他树木“采伐不时,则有蛀虫之害焉;渍湿所加,则有腐败之患焉;风吹日曝,则有坼裂之衅焉;雨溅泥淤,则有枯藓之体焉。”然而,梧桐“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曝,而不坼裂;雨溅泥淤,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 楠虽寿,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卓矣!故施之大厦,可以为栋梁桁柱,莫比其固。”梧桐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叶味苦寒无毒,主恶蚀疮。荫皮主五痔,杀三虫,疗贲豚气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梧桐叶和梧桐皮的药用功效和方法。现在,梧桐的子、花、皮、根、叶都成为了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