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病多中心中医证候特征范文

关于汗的生成排泄,在《黄帝内经》等著作中已有详细论述,阴阳失衡、营卫虚弱是导致小儿汗病的根本原因,亦认为先天禀赋、季节、饮食等原因对出汗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方面,西医目前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而中医辨证论治可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就多中心收集的400例小儿汗病,对其中医证候做特征分析,探讨疾病与主次症的关联性,旨在发现各证型的特点,通过研究论证自汗、盗汗不拘泥于“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一说,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小儿汗病多中心中医证候特征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2017年5月-2017年3月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5家单位共收集40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疾病诊断 参照小儿汗病的疾病诊断标准[1]。①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②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1.2.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小儿汗病临床常见证候诊断标准。①肺卫不固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②营卫失调证:自汗或盗汗,遍身汗出而不温,畏寒怕风,不发热,或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③气阴两虚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汗出较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渴唇干,舌质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弱或细数。④湿热迫蒸证:汗出以额和心胸为甚,见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色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⑤气阳不足证:自汗或盗汗,面?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伴遗尿,口淡不渴,舌淡白,脉软。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汗病疾病、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2~13岁。③监护人知情同意,能够配合调查提问、用药。

1.4 排除标准

①有结核感染、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传染病疾病者。②因炎热、衣被过暖、进食、恐惧惊吓、运动等生理性多汗者。③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疾病者。

1.5 剔除标准

资料不全,影响统计计分者。

2 研究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德尔菲法通过专家咨询制定《小儿汗病多中心中医证候分析调查表》,入选的患儿根据小儿汗病的主症(自汗、盗汗)、次症逐项填写,以备进行数据挖掘。调查表格必须由1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及2名主治以上级别医师共同填写,并根据《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中“小儿汗病”疾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最后对小儿汗病的辨证分型和症候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

全部调查病例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并进行逐项检查、对照数据完全一致后进行数据转化,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数据用频数法、聚类分析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lpha;=0.05,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小儿汗病证型分布

400例小儿汗病病例中,肺卫不固型129例(32.25%),营卫不和型50例(12.50%),气阴两虚型84例(21.00%),湿热迫蒸型57例(14.25%),气阳不足型80例(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