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遇冷”现象背后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遇冷”现象背后

摘要: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为何遭遇考生报考冷的困顿呢?高校热,主要是基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向应用人才为主转变的需要。考生冷,主要是基于对专业学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培养条件与经验比较缺乏,师资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质量保证措施尚不完善,收费比较高等。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改革过程。

关键词:高等学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XX年,教育部继续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范围和规模,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不仅要求高校将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主要安排专业硕士招生外,还要从学术硕士名额中分出不少于5% 的比例调至专业硕士。预计到XX年,专业硕士规模占研究生总规模的比例将由现在的约30% 增长到50% 。也就是说,到那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各占半壁江山。可尴尬的是,这两年当高校继续扩招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时候,考生并不买账,报考人数偏少,甚至不少高校专业硕士招生要靠调剂才能补足生源。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为何遭遇考生报考冷的困顿呢?这是值得我们全面反思的问题。

一、高校专业硕士招生为何热?

在我国,专业学位从1991年建立,迄今已经基本形成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XX年起,逐步加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步伐,扩大招生比例、增设招生专业。目前,专业硕士学位达到39种、专业博士学位达到5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权的教育单位达到509所,累计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100万人。高校热衷于招收大量的专业硕士,主要是基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向应用人才为主转变的需要。

(一)国家发展战略XX年3月18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联合召开的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重要标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 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根据xx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为重点方向,加快从以学术人才培养为主向学术与应用人才培养并重转变,加快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学术:为主向以应用为主转变,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发展趋势从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许多国家基本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在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很多行业把专业硕士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与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二战后,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 以上,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XX-XX年度,哈佛大学授予学位总数为6 791个,其中学术学位2 438个,占36% ,专业学位4 353个,占640%。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按学术和专业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XX-XX年间,英国每年授予的专业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三)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学位是 号业化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研究生教育职能细化的必然要求。它对强化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科技突飞猛进,职业分化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进入调整和转型时期,全社会及各行业对拥有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是社会发展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

这次我国调整硕:仁研究生教育结构、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招生政策,既有利于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加密切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又有利于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扭转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同质化倾向。

(四)大学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加。高校都在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承担起国家与社会赋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任。从近期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 深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从长远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另外,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收费较高,高校扩大专业硕士学位招生比例,可以增加经费收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教育发展需要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降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对研究生进行分类教育,一方面,可以改变两类研究生一锅煮的现象,有利于高校因材施管、教师因材施教,使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专注于学术与应用问题探索,扭转研究生扩招以来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既有助于在短期内改善研究生整体就业状况,拓宽研究生就业面;又有助于改变长期存在的高学历文凭效应,切实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二、考生报考专业硕士为何冷?

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专业学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培养条件与经验比较缺乏,师资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质量保证措施尚不完善,收费比较高等。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改革过程。

(一)认可度不高专业学位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很陌生。XX年曾有一份大型在线调查显示,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认可度方面,只有27.4% 的网友认为专业硕士有明显优势,超过5成的网友认为没有明显优势 。由于两类硕士培养的目的和倾向不同,最终的学位认可度也有着一定差别,学术硕士在学历的认可度上高于专业硕士。虽然从XX年起,专业硕士学位将与学术硕士学位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但一直以来,专业硕士招生的考试难度、考生人数、学习压力等都要明显低于学术硕士,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专业硕士还是比学术硕士矮了一截。另外,受中国传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旧有观念影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自然低于以学术为导向的学术硕士的认可度。

(二)时间短收费高学术硕士是全日制学习体制,学业完成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专业硕士学习属于半脱产型或全h制,学制为二至三年。另外,两者在学费的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学术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而国家计划外录取的则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收费方式,不同专业的收费有所不同。专业硕士学费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差别也有不同,尽管只是针对在职人员收费较高,应届生的学费与学术硕士学费没有太大差别,但还是给考生留下了高收费的阴影。另外,由于专业硕士实行收费制度,迫使高校十分注意办学中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一种产业性质浓厚的教育形式。

(三)特色与定位不清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不明显,对考生的吸引力自然较弱。虽然研究生教育应该重视学历教育,而不仅是学术教育,但是从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是高校没有自己的明确定位,行政一刀切让高校缺乏培养特色。二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独特规律还在探索之中,也面临相适应的师资、模式、课程等一系列欠缺问题。三是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对接还处于摸索之中。另外,在XX年之前,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管是在职还是全日制都要求具备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历;而之后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这两类生源的学习目的与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决定了原有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不能照搬到以应届生生源为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上来。

(四)条件准备不足教育部明确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现在很多高校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无法让这么多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很多高校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师构成比例,吸收业界的人士为学生上课、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与就业问题,而与之相关的专业硕士实习基地、实践考核体系也不够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双师型队伍,但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少。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校现有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所以,有人担心这样会造成专业硕士学术上不如学术硕士,专业上也没有优势的尴尬局面,最后变成了本科五年级,降低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五)质量管理滞后尽管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确认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没有高下之分,但两股道区别对待的政策设计,使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产生疑惑。有人认为,现在某些高校举办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说白了就是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宗旨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化,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工商管理硕士等热门专业较高的生师比就是例证。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专业硕士扩招有可能唤起一些人片面追求学历的畸形心态,扩大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不可避免会重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质量保障有待加强。

三、如何解决专业硕士招生热遇冷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学科门类已日趋多元化,学术硕士已经达到市场饱和。1991年,我国发展专业学位至今,授予量占所有硕士学位的比例逐年上升,反映了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需求正在日益扩大。如何解决专业硕士招生热遇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提高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的学位类型。专业硕士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研究生进行分类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有关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把其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落实专业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同等待遇XX年教育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XX年起除了扩大招生规模外,还要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配套政策。如:加速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殊奖励、资助制度;各招生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条件保障、学生权益、就业服务等方面要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大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不同类型;操作落实上,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五个一样:一是执行同一复试分数标准;二是复试工作同时进行;三是收费标准相同;四是在校期间待遇相同;五是毕业证书相同。不同的是颁发学位证书和专业学位证书。

(三)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方式XX年1月,教育部《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高校为主体,依托企业和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XX年3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完善专业学位体系,丰富专业学位的类别、层次,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是加大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三是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内容及方法。四是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与行业的联系,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

(四)不断提高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专业学位具有与学术学位完全不同的培养要求,每个专业学位又有自己的特点,必须深人研究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在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和较长时间的积累。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强化专业学位教育理念,优化培养过程,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没有对于专业学位的正确定位,没有对于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研究,没有把专业学位办成高水准教育的决心和信念,是办不好专业学位教育的。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每一个专业学位的办学规律,营造专业学位教育良好的办学风气,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把每一个专业学位都办成一个品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