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事迹材料4篇大纲

本文目录人大代表事迹材料区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院长事迹材料人大代表事迹材料优秀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xx是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县、乡人大代表。一年来,她积极带领村民,不断推进全村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在选区和群众的信赖下,始终不逾地实践“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认真学习,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始终坚持做到热心为群众服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好人大代表应该做的工作

人大代表事迹材料4篇大纲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人大》以及人大报刊、妇女报刊,不断吸取其中的营养,使她的理论水平逐渐提高。通过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学习,深刻领会了全国人大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要文件的精神实质,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作为一名农村来的新代表,经常请教于老代表,把应该做的尽量做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二、明确职责,主动参加活动

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工作中,她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人民办事,与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一年来,她积极参加县、乡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活动,认真视察、认真分析,认真听取意见。在农村低保、计划生育等方面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下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实写成建议和议案,在开会期间递上去,得到相关部门回复。

三、关注民生,积极为民办事

河迳村地处xx西北边,与于都县交界,属边远山区,农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农民住房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近几年来,特别是XX年,在xx的带领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XX年,xx积极向县乡争取政策,在河迳村三公段组规划了农村危机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动员广大群众一起参与集中改造点建设,她带领群众新修了村委会至三公段公路,新建了2座桥梁,大大改善了三公段组村民居住环境、出行问题。

2、公路建设。xx乡河迳村至于都铁山垅公路是困扰河迳村全体村民的老大难问题,修通白铁公路是世代河迳村村民的心愿。xx一直把修通白铁公路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做,多次向上反映,争取多方面支持。XX年,在县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总投资200多万元的白铁公路开工了,她带领村干部到各家各户做工作,白铁公路所涉及农户粮田、责任山没有出一分钱,得到所有村民的大力支持。目前,白铁公路现已完成路面硬化。

3、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她非常重视教育,向上争取资金对河迳村学点进行重建,新学点总投资70多万,目前“三通一平”已完成。

四、调解纠纷,营造和谐社会

全年参加调解民间纠纷、土地纠纷20余件、邻里婆媳纠纷32件、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xx同志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她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使该村复杂的维稳形势得以好转,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应有贡献。

区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院长事迹材料人大代表事迹材料(2) | 返回目录

他喜欢这样一句格言:船停泊在港口最安全,但这不是我们造船的目的。在他心中,是船就要经风雨、顶大浪、历艰险,唯有如此,才能使船劈波斩浪,驶向大洋彼岸。他,就是区人大代表、xx区人民医院院长xx。在他带领下,xx区人民医院这品牌之舟,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独辟新径,闯出一条特色兴院、特色强院之路,使医院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淄博市区级医院的排头兵。

建设现代化医院,打造医院“硬品牌”

医院要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硬件是先进的设备,优异的环境;软件是高超的医术,团结的人心,是医院的形象和品牌。xx认为,硬件和软件,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利器。

床位少,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制约区医院发展的瓶颈。为切实解决群众住院难的问题,改善提升就医环境,xx审时度势,果断启动区医院新院建设程序。他们自筹资金,投资3亿元,于XX年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的新院。新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规模和标准建设,并被列为全区的重点工程和XX年区政府为民办的十大好事之一。

经过四年多建设,XX年7月8日新医院投入使用。新院配备有中央空调、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物流传输、内部监控、高标准层流净化手术室、icu病房等现代化设施。病房按照标准化建设,每间病房配备有多用途陪人椅、卫生间。整个新院布局配备科学合理,公共空间适当、美化绿化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了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特点,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投入亿元用于设备的配置和更新,配备有西门子1.5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64层螺旋ct、16层螺旋ct、大平板血管造影系统、ect、数胃肠机、内窥镜系统、数化智能超声系统等高端设备及万元设备442台(件),设备的投入使用切实为患者赢取了治疗时间、免除了转诊费用,为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在软件建设上,开展“病人评选医生、护士”活动,打破了以往病人被动就医的传统模式。通过病人评选医生、护士,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各个环节,推动医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评选结果纳入到医院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岗位竞争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公正公平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使医院一大批业务突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先后培养了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0名,引进硕士研究生84名,职工在读研究生50余人,大批医务人员被培养成为xx名医。

“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创造环境大力扶持,放手用才。”xx的观点是让环境留人、用事业养人、用人才培养人才。为了不断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XX年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办医成功,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提高区医院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走出了一条嫁接优势医疗资源,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不仅让xx区的群众在家门口花最少的钱享受省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还吸引了邹平、博兴等周边区区的患者。一位脑瘤病人手术康复后高兴地说:“在xx区医院由省里专家给俺做手术,不光看好了病,还省了3000块钱,真是想不到。”

合作办医的成功、高端人才的引入、齐鲁医院专家教授的加盟、高端设备的引进,激发了业务人员高涨的钻研探讨的学风,业务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开展的心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双侧膝关节置换、断指再植术等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针灸科被评为淄博市特色专科。

以人为本,塑造医院“软品牌”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xx清醒地意识到,仅有“硬品牌”还不够,必须再塑造一个“软品牌”刚柔并济,才能真正实现起帆远航。

基于此,xx提出了“仁德立医,诚信惠民,敬业奉献,环境优雅,设备先进,运行协调,技术精湛,服务周到,医患和谐”的文化理念。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来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增强全院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全面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倾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医院先后实施了“容貌工程”、“暖心工程”等,在内部增加了免费开水、免费轮椅车等多项便民服务。同时开展了“三化、五心、六个一”服务,即设施管理正规化、服务标准化、病房家庭化,用真心、爱心、关心、细心、诚心,送病人一个微笑、一个称谓、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连心卡、一份健康指导。实行预约诊疗服务,设置门诊预约电话,实现了错峰诊疗、分时段诊疗。为方便患者挂号、就诊、检查、划价、取药和减少来医院的往返次数,实行“一卡通”服务和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在病人出院后15天内,由主管医生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出院病人回访率达90%以上,出院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也在98%以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xx十分注重发挥区医院的品牌技术优势,让医疗服务向基层和社区延伸,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最高限价和零差价,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好社区医疗、健康保健、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同时,实施惠民医疗救助工程。实行药品公开招标采购制度,降低药品价格。把用药比例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建立药品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制度,定期通报公示,实施违规用药扣罚措施,坚持用制度规范合理用药,用制度提高医药管理水平,努力减轻患者负担。其次,通过降低手术费的收费标准、实行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管理、与山东省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建立并启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对残疾、特困职工、低保、烈士家属以及下岗失业等病人实行“三免九减”等优惠措施。积极承担“三无”病人的医疗救助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强化管理服务,提升水平树名牌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xx说: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没有止境,特别是医疗服务行业,每个细节都事关患者安康,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力求更好。”

创新管理,建立优良的医疗工作秩序。区医院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检查,严格落实”的工作作风,建立了一整套完善、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涉及工作质量、组织纪律、服务态度、医疗安全、行为规范等各方面内容的《末尾淘汰、末尾告诫制管理办法》,对累计扣分达到一定分值的实行告诫或淘汰处罚,以此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了职工行为。同时,成立督查科,对劳动纪律、医德医风、业务规范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院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XX年7月,开始推行电子病历,并在全院临床科室实行。通过信息化建设平台,达到规范诊疗行为、落实核心医疗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实现电子病历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合理用药系统的联接。

同年12月,开始运行协同办公系统(oa),在网上下达医院通知公告、收发电子公文、进行请示报告等工作,规范了公文处理流程,强化了文件的跟踪和督办,免去了复印、分发等工作,提高了办公效率,有效节约了办公成本。通过信息化建设达到全院医疗信息共享,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监督,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积极参与新医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年来,xx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区,区医院作为试点单位,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实行了预约诊疗服务、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管理、医学影像远程医疗会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坚持无节假日门诊,制定了《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录》。一项项服务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减轻了病人负担,受到了患者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门诊和住院病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门诊、住院病人满意率分别达到95%、98%以上。XX年6月1日开始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为病人住院就医提供了方便,截至目前已有300余人受益。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xx先后荣获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大代表事迹材料人大代表事迹材料(3) | 返回目录

穷尽一生 书写为民情

——记xx市人大代表、原xx地委书记xx

采访期间,记者听说了一件事:xx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

就直奔乡下去了。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xx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xx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

与xx谋面是在他的家中。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xx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xx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xx

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xx,当了xx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给xx担任秘书XX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了地委大门,天黑之后才回来。地委开会都在晚上。”祝正光说,“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xx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x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xx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在他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x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xx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他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xx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xx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老书记12岁失去父亲,陪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在他身边工作过8年的xx日报记者苏加祥这样解读这位“农民式”的地委书记。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

我们来到了xx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xx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他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xx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xx没办法,专程跑去找xx,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她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xx年,他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xx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的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来了,但这5万元的债怎么还?张玉珍专门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还还账?他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他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

钱!”看着老伴无奈的神色,她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到老家,把刚刚盖起还没来得及住的房子卖了。

他的大女儿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

他的小女儿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

他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年的父亲共享天伦之乐了,不曾料想,他却一头扎进了家乡的荒山……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一个老地委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怎么会在农村?从大柳水村出来后,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是老书记自己不让办‘农转非’。”熟悉情况的人解释。xx年,他担任x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当时,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时,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杨善洲做过的类似事情数不胜数。

xx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区中专生招考张榜处,有个18岁的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榜上寻找了无数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他过来拍拍自己小女儿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女儿可怜巴巴地问。他紧锁眉头,严肃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他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他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xx乡现在是xx市有名的小粒咖啡之乡,全乡的咖啡连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可在30年前,这里的咖啡树只是零零星星。咖啡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是在杨善洲走进芒宽田间地头,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之后发生的。xx年10月,xx到了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因种咖啡挨过批斗,便想让朱自祥带头发展咖啡种植。他踏进xx的家园,摸着咖啡树说:“过去,我也没顶住‘左’的妖风……我看这咖啡树是摇钱树。” xx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他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优秀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人大代表事迹材料(4) | 返回目录

一、立足本职振兴企业,致力发展地方经济

yf所经营的吉林x公司,原本是一个经济效益欠佳的公路工程施工队。然而,在yf的带领下,坚持以发展为主旋律,通过创新经营和科学管理,走出了一条从无序到有序,从修筑乡道到修建高速公路,从施工承包三级资质到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响应党的号召,同时也为使敦化市公路工程队真正适应经济而走上科学发展的迅捷轨道,1998年,yf郑重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改制申请。1998 年10月公路工程队率先改制成功,从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成立吉林宏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yf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率领宏威人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使宏威公路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公路工程施工队,发展成为经营范围涉及公路修筑、养护、试验检测、机械修理和水泥制品制造等多个方面于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十余年间,企业净资产增长23倍,成为资产过亿,年产值近亿元的敦化市公路工程龙头企业。

二、依法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一)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作为敦化市人大代表,yf不忘使命,尽心尽力履行代表职责,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走访群众,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党委、政府制定发展大计积极建言献策。在历届大会期间,多次提出建议,表现出了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为民代言的责任感。

(二)努力提高履职能力。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从商经验的企业家,yf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经常组织党支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实施了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方案,使公司日常工作贴近员工,贴近实际,认真学习了人大工作知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

三、怀揣爱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yf看来,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诸多友人的支持,就没有宏威公路的今天。宏威公路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 “不求回报、投身公益”的形式和低调谦逊的态度积极回报社会。XX年,yf借助自身企业的优势,累计投资22万余元为敦化市林业局六中修建标准篮球场,有效改善了校容校貌。同年8月,在“百企进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中,宏威公路先后投入20余万元帮助翰章乡小石河村统一安装铁艺栅栏,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5万元帮助大山镇湖东村建设村部,有效改善了村委办公环境,并为村民提供了开展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同时针对帮扶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公司对有一定技术和劳动能力的村民进行吸纳、介绍到工地工作。这些农民在工地上或搞运输、或搞工程、或从事其他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农民收入增加了,素质提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所帮扶村的面貌也大大改观了。“十余年来,yf用在回报社会、做公益事业方面的各项赞助、捐助达400多万元,为本地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yf一名奔波在路上的企业家,一个朴实果敢的人大代表,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职工,赢得了群众,更赢得了事业。党和人民给予他很高的荣誉:他所领导的宏威公路先后荣获“吉林省慈善爱心企业”、“五一劳动奖”、“公益事业贡献奖”、“抗震救灾爱心捐款贡献奖”“先进基层工会”、“市级文明单位”、“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yf本人先后当选“延边州95期间劳动模范”,XX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XX年被授予“省劳动模范”,XX年被授予“省特等劳动模范”,XX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