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示例

人物简介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示例

张xx,男,汉族。xx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xx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积极进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专注科研,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脊椎动物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进化动力学的文章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全球第四大综合类刊物plos one上;同时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参加各项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生活中为人谦逊,真挚热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科研创新建功,唱响青春之歌

——生科院xx级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xx

临近毕业,张xx回首三年的时光,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无羁的日子,更有过无数个埋头苦读的夜晚。他仍然清楚的记得刚来江大面试的心情,对未知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紧张;他深深的热爱着这个学校的一草一木,即使毕业离开,这份热爱也一如既往的深刻。张xx同学说,这三年的时光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三年来所学到的,所体验到的,让自己从一个少不经事的毛头小子一步步的走向了成熟,收获的一切势必深深的影响自己的一生。

思想走向成熟

“像生物界的各种有机体进化的历程一样,每个人的思想也都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从初始向高级,从简单变复杂,但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会变,正如所有的生物在无休止的遗传与进化中都保留着一个让自己所在的物种繁衍繁荣下去的目的一样,我们这代人的价值观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努力的建设自己的祖国,使得中华民族早日复兴,并繁荣的发展下去”。张xx同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诠释了自己这三年来在思想上的认识与提高。

在入校伊始,他便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在研一期间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其他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收货颇丰。接下来的日子里,经过团内推优和组织考察等一系列的审核后,于xx年11月30日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张xx同学认识到,我们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后的黯然失落到如今的xx气蓬勃,经历了整整一个多世纪,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探索复兴的道路,直到如今。不论自己身处何地,是否是党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把忧患意识和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我们所做的努力,所付出的心血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对祖国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科研走向成功

初入校时,张xx选择了张驰宇老师的课题组,并从此一头扎进了进化领域,孜孜不倦的充实自己。研一紧张生活的间隙,他大量阅读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并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开始自己的研究生涯。在浩如烟淼的基因组密码中寻找感兴趣的蛋白家族,使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分析它们在进化上的意义与作用。在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脊椎动物蛋白家族进化和分子病毒学领域刻苦钻研,在导师张驰宇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进化生物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red-queen”假说,形容由病原体与宿主之间无尽的“军备竞赛”从而引起二者之间的适应性进化。早先发现的抗病毒因子中多存在其与病毒的竞争而留下的进化上的证据。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家族中的ifitm1、ifitm2和ifitm3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但尚未有报道阐述过其在进化上所受到的选择压力的问题。张xx同学在导师的指导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哺乳动物入手,重建了ifitm基因家族在脊椎动物中的系统发育结构,同时提出ifitm1、ifitm2和ifitm3源自种系/物种特异性重复,其抗病毒活性使得蛋白本身在进化上也受到了正选择。此外,针对尚未报道过功能的ifitm10基因,他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大胆的推断,认为ifitm10在进化中发生了功能分化,并且推断分化可能是由发生在在低等的脊椎动物如硬骨鱼,两栖类动物向高等的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复事件导致的。该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在全球第四大综合类刊物plos one上(sci,if=4.092)。

在研究的过程中,张xx同学发现虽然目前有很多抗病毒因子的报道,但是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探索影响其抗病毒活性的因素,他搜集了33个目前报道过的有较强抗病毒活性的蛋白,重建了这些抗病毒因子的系统发育关系,检测其受到的选择压力和是否经历了正选择,通过搜集它们的表达量、起源、重复事件等与选择压力及正选择之间的关系,判断影响其进化的关键。该研究的实验部分与结果已整理完成,目前在紧张的撰文投稿中。此外,张xx同学积极参与实验室其他老师和同学的研究项目,参与研究经济类水产动物的免疫基因的鉴定与进化的课题,并在水产领域一类期刊fish shellfish immunol上分别以共享第一和第四作者发表了两篇文章(sci, if=3.322)。参与研究的我国国内乙型肝炎病毒的适应性进化与耐药性的文章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xx大学学报(医学版))。张xx同学专注科研,积极参与导师的各项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参与xx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此外,承担的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并结题。

张xx同学经常说,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和集体的帮助。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他本科毕业的时候,对自己要研究的领域迷茫程度几乎是一无所知。在研究初期,更是自己想当然的提出一些丝毫没有考证的理论和观点,如果没有张老师在大方向上的把握以及悉心的指正,自己很可能就不会在科研这条路上坚持走到现在,更不会取得现在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实验室的师兄师姐细心耐心的一遍遍纠正错误的操作,自己的科研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所学的能力也肯定会大打折扣。同时离不开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大环境,生科院所有老师与同学的求知欲造就了十分良好的整体学术氛围,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

素质走向完善

张xx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举办的各项人文社科讲座,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科研的最新动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与问的结合。其研究论文《哺乳动物trex基因家族的起源与进化研究》在学校举办的第十三届研究生科技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获得xx-xx学年校三等奖学金。主持xx大学团委组织的第十批科研立项资助项目一项并结题。他将这些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生科院所有老师的指导和所有同学的帮助:“科研的目的就是探索我们未知的领域,了解我们不知道但是想知道的东西,在我们所现有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上高屋建瓴,力求更上一层楼。但是探索未知的领域总是有偏差的,就好像我们说的哲学上对真理的定义一样,我们只能一步步的揭示未知事物的真相,却无法完全的了解。我们个人研究的结果肯定不是完美无瑕的,所以大家对我的研究成果善意的批评与指正,都是让我走的更远的基础,离开了大家的帮助,做科研肯定事倍功半。”

自xx年初开始,在导师张驰宇的推荐与带领下,张xx分别在中科院昆明分院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下辖的两个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与实验室的其他同学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所承担的研究项目。在交流学习的同时,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夯实了自己的基础。他认识到,个人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在生物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的今天,衍化出了形形色色的分支学科,从宏观学科到微观学科,从理论学科到应用学科,这些方向虽然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但立足的基础是一致的,采用的方法技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多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多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研究可以让他人给予自己更好的帮助。“比如在昆明学习的那段时间里,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我了解到更多进化的知识和原理,使我从一个外行变得理论丰富,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上海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诊断方面的知识,从核酸诊断到抗体制备等等,而我之前在昆明学到的东西又可以帮助实验室的同学们解决一些生物信息上他们了解不多的领域。”他说道,“在这一方面,我也算起到了一种类似媒介的作用,哈哈。当然,这也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的过程其实分两个,一个是学进来,另一个是讲出来,只有真的讲出来了,而且帮助他人理解了,这些知识我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量变走向质变

由于专业的差异,张xx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冷门,其他同学涉猎不多,但是研究的内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当学院的同学和师弟师妹们找他讨论问题或者找他帮忙时,他都会很诚恳的给予真挚的帮助。他总是说“我所学的东西都是别人教给我的,我也要使用这些知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生物信息这门学科刚刚起步,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需要的人却很多。这些知识和方法一传十,十传百,等大家都掌握了这些技术,才是这门学科普及的标志。”

生活节奏相对缓慢的研一期间,张xx同学广泛的参加学校和学院的一系列文体活动,从学校组织的研究生趣味运动界,到研究生篮球联赛,再到生科院组织的一年一度的羽毛球比赛等等活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聚沙成海,积粟成山,集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就是集体质变前积累的一个一个的量变。到了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研二,他仍然在闲暇时间尽可能的参与一些讲座与活动。在生命科学研究院xx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答辩的现场,一位评委问道:“张xx啊,如果你得到了这个奖学金,你准备怎么分配呢?”他不假思索的达到“如果我拿到了,我们班毕业时候的活动的经费我承担。”毕业前,张xx兑现了这一承诺。

张xx,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个找不到科研方向,摸不着科研门道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xx大学的博士生,一个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一个在全球第四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优秀硕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