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范文(精选4篇)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些年来,我们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学校的飞跃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范文(精选4篇)

一、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谈”,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编写了《开心农撤校本教材,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培养与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二、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年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择优外派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同上一节课”活,青年教师成长师徒结对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竞赛活动”、举办“同上一节课”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地、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传给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辅导。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地级上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5)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做自我发展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及学年“自我发展计划”,转换教师心理视角,发挥教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1、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按照我市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配套文件,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2、加强全员培训的力度,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学校领导按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本学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网络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委会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由各校及各部门主管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两万元的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继续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教育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上,谱写“特色办学,和谐育人”的动人诗篇。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篇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对职教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已经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年鉴》,截止20xx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17.27∶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主要成绩

1.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

19xx—20xx年,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基本稳定在6万人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1万人,20xx年达到.6万人,20xx年增加至37.7万人,约为20xx年的7倍还多。保证了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高职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xx]2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以上。20xx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6%,20xx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

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立起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甚至轮岗的培养培训制度。

4.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得到认可,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基于实践,高职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的面向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提升至在兼顾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这一理念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在这一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改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xx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xx]44号)”就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l一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20xx年,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37.7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比1994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其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8.4%提高到29.9%,上升了1.4个百分点。20xx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聘教师数量达到.4万人,是20xx年的72倍多,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达到30.2%。外聘教师和有一定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显示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5.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是提升高职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职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普遍加强了针对提升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内容改革与探索。

自20xx年以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框架内,以“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载体,建立了《高职年度师资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陆续依托全国6个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47个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1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高教学会培训中心等渠道面向全国高职师资开展培训。随着广大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计划》培训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

20xx年《计划》内xx0个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员36xx人次;20xx年xx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8xx0人次;20xx年22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1万人次。20xx年7月,在以上培训单位基础上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梳理全国高职教师培训力量,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预计20__年高职教师培训规模将超过1.5万人次。

二、主要问题

1. 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虽然近年来高职教师总规模增长很快,但相对于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职教师数量仍显不足。20xx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38.2%,如果考虑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学、指导教师的更高要求,高职目前的专任教师数量仍很紧张

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判定标准上的差异,其中真正能够符合双师能力要求的比例恐怕更低。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30.2%的比例也还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的要求。

2.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不适应高职发展要求

目前,除少数地方外,我国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大多与普通高校一起,遵循同样的职称系列,参照同样的评审标准,不加以区别。现行高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3. 体制限制,“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我国高职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广泛,主要有普通师范、普通高校、工矿企业技术人员、高职学校留校生、兼职教师等等。实践表明,多渠道的师资来源丰富了高职师资队伍,增强了活力。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成为高职战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很多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使得已经引进的人才不安心,继续引进人才困难。此外,对于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学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具真正吸引力。

4.制度真空,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与普通教育的教师要求应该有所区别。目前,我们只对普通教育的教师初步建立起了教师资格的制度和要求,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在教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把关,导致事业越发展“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越沉重,总体上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基本上还只是在部分学校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在面上形成制度。

5. 缺少有特色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教师业务水平的保持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相应领域的科研水平。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当前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很大程度上还仅限于为行业企业输送人才,协助或前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基于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科研水平还比较低,高等学校作为人才高地的优势不明显,社会服务能力有限。20xx年,高等职业院校的在编科研机构人员xx46人,校办企业职工7174人,分别是本科院校的1/19和1/5。

三、政策建议

1. 按照学校规模重新核定专任教师编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了其中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成倍增长,已经达到校均51xx人。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为17.27∶1,低于本科院校17.21的水平,更远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各地给高职院校所核定的教师编制数,有些已是经年不变,存在大量编外教师的现象。为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职事业的稳定发展,有必要重新核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教师编制。

2. 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由于传统文化观念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职教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不如普通教育教师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荣,这严重地影响了职教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有严格而独特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与考核管理制度,有专职的从业人员。强调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强调了其职业的高技术含量,不是任何人都能担当的,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职教教师有其特殊的训练与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赢得社会的尊重。因此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才能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

3.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职称评审不应是限制、考核,而应是鼓励、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这是对高职教师能力要求一种有效的引导。目前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中沿用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不仅束缚而且误导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快出台高等职院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其中要把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指标。

4. 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

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虽是一条解决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好路子,但在实践中不少高职院校都遇到了一师难求的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

(1)企业职称高、技能强的专业人才本来就不多;

(2)企业担心人才流失,担心影响生产和企业的利益;

(3)做教师是一门学问,懂技术,有生产技能不一定就能胜任教师,做得好教学工作;

(4)学校、企业的人事制度约束、制约人才流动;

(5)学校的条件有时满足不了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的要求等等。

因此,除一些较大的城市或地区,与学校所开专业对口的企业较多、技能型专业人才较为丰富的情况之外,大多数院校仅靠外聘解决兼职教师是有一定困难的。

实践中,一些院校探索了一套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的做法,并逐步形成制度。同时采取配套措施,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生产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一做法,在进一步总结的基础上,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5. 健全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建立兼职专业教师的兼薪制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号)指出:“要大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技术和经验是大部分校内专任教师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国发[1986]108号)也要求“高等职业学校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调查发现,各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都远低于这一比例,这就大大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利于学校引进兼职教师的机制,便于高职院校广开渠道,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另一方面,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对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吸引力,还应建立相应的兼职兼薪制度。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课时/工时补偿措施,保障兼职教师的合理劳动报酬,又不伤害企业的积极性,理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6.引导、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积极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与技术攻关

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职教师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技术攻关,并将其作为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程度。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

作为快速发展壮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刚刚开始,改善结构、加强实践、提升质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篇3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应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人事处工作实际,就全院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师资队伍现状

我院共有专任教师259人,占全院教职工总人数的72.3%。按学历分,本科学历教师189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73%,硕士研究生学历67人,博士研究生3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分,我院专任教师取得副高级职称为61人,其中专业课教师39人;获取中级职称的教师88人,其中专业课教师为59人;学院取得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为75人;“双师型”教师共计77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9.7%。按年龄分,34岁及以下教师共158人,占61%,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最大。按任教科目分,专业课教师为169人,公共基础课99人,专业课教师所占比重最大。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根据《关于设置的论证报告》“至20__年,专任教师总数达310人(师生比1:16),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力争达43.5%(135人),高级职称达40%(124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170人)”的文件要求,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师生比例不足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根据《专科学历教育高等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我院共有专任教师259人,在校生共计8000余人,与文件要求相比,专任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由于学生多,教师少,这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课时增多,容易出现疲于应付,课堂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存在于师资队伍水平上。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研究者;既要成为讲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成为本专业的医师、护师、技师等去指导学生的实践锻炼。因此,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我院“双师型“教师有77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9.7%,数量上存在不足。如果没有一支完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那么我院的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就会落空,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三)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有待加强

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流的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院自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以来,积极加快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培养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院学科带头人建设工作质量。

三、已取得的成就

(一)围绕老专业建设和新专业开发进行师资培养

护理专业是我院的支柱专业,护理人才是国家紧缺专业人才之一,我院围绕着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特别是在培养输出型的护理人员方面进行重点规划:一是引进了高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二是鼓励护理教研室的教师通过自学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三是专业教师定期到中心医院实践;四是20__年成立了涉外护理研究小组,已经培养了两名专门研究国外护理教学与国际护士资格考试的教师;

康复技术专业是我校20__年开发的新专业,为使该专业高起点发展,康复教研室的教师全部被送到北京、南京等地学习进修半年至一年,3名教师到香港康复医学机构参加培训,3名教师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江苏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半年,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加强校本培训及校本教材的开发

校本培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全员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我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我院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一是制定教师的听课制度,互相学习;二是加强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等;三是定期举行公开课、观摩课,每学期安排1到2次说课、优质课、课件制作的教学比赛;四是成立督导小组,对教师听课督导,近两年特别加强了对新教师的督导;五是加强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六是加强了对教辅人员的培训,为实验员老师制定了听课计划,定期检查,让实验员参与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加强了与任课教师情感上的沟通和业务上的交流;制定了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申报省市科研项目、参编教材、撰写论文,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及学院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共开发校本教材4部。

(三)鼓励教职工接受学历、学位教育,提高业务能力

学院制定了相应措施,鼓励教职工采取脱产、半脱产、函授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目前专职教师已全部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全校已拥有硕士及博士研究生84人,已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学院已为教职工支付参加学历教育学费以及专业技术培训费共计30余万元。

(四)为更新教育观念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学习

学院有计划地组织名师及优秀教师带任务有针对性的外出进行专题学术研修、优秀教学观摩等活动,以拓展学术视野、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在规范办学、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上提高认识。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扩大师资队伍的`数量、提高质量及优化结构

积极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满足教学需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通过临床进修、行业进修、学历进修、国内外进修考察等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和教学水平。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与提高,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制度,一方面从医院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到医院参加生产实践,以专兼教师结合的方式,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广泛开展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为重点的培训活动。拓宽“双师素质”教师来源渠道,聘任医院的医护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要求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和医师资格、护士资格证书。

加强“双师”教师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医院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医院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院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院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三)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根据20__年卫生部颁布的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及新老专业的开发和建设的实际需求,以参加培训班和送出进修的形式,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北京、南京等地培训、进修,重点培养英语、护理、康复技术、医学物理诊查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等学科带头人。制定学院人才发展战略,力争用2-3年的时间所有教研室都有2名以上的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目前学院护理专业、康复技术专业已成为特色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篇4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大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属于非学历性教育,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不同于全日制学校的教育,因此没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在职教师队伍。如何管理好教师队伍,是学校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老年大学为例,就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老年大学成立于19xx年9月,至今已满20年。本校现有兼职教师40名,男女各半,在职教师1名,共担任52个教学班的面授工作。

1、教师来源

目前老年大学的教师主要来自教育系统、卫生系统、艺术学校和团体、党政机关、各类协会、企业、自由职业者,其中在职10人,退休和自由职业者31人,大多数是由学校根据对各行业人才了解的情况而物色聘用的,也有教师相互推荐或学员推荐的。根据学校开设课程的需要临时物色,或根据已了解的人才资源信息而开设相关课程,偶然性很大。

2、教师待遇

老年大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聘请的都是兼职教师,在薪酬上无章可循,又难以按职称、学历等来给付报酬。从20__年的每学期700元、800元、900元不等,到20__年的每学期每人1200元、1300元,逐年增加,并按班级人数、教师职称等大致分档。从20xx年开始,每学期每人增加50元并逐渐拉平。目前每学期1500元,按16个半天计算为93元/半天,非本市区教师适当补贴公交车车费。这个数字大部分教师还是满意的,特别是有退休工资、生活条件较好的老师。但与社会上开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讲座等上课报酬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另外,我们在夏、冬两季以及教师节等为教师发一份劳保用品,折合人民币500多元。20xx年给任教10年以上教师颁发了奉献奖;20xx年底组织了教师、学员、工作人员的联欢活动,发一份纪念品。平时教师生病、住院,学校能带着慰问品前去探望。对被聘用的教师颁发聘书,增强他们在老年大学任教的荣誉感,提高积极性、激发责任心。总之,以各种形式感谢教师的积极支持,努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使他们乐于为老年大学服务。

3、交流培训

老年大学非全日制学校,每个班级每周上课时间只有半天,2个小时。教师除了上课时间一般不在学校,相互之间很少见面,缺乏交流与沟通,而专业不同,更让许多教师缺少了共同语言,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了困难。以前,都是大家各上各的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有的教师,特别是没有接触过课堂教学的人,缺乏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也不够。如交谊舞班20__年曾聘请过一位男教师,自己跳得非常好,对舞伴的引带能力也很强,但面对几十人的班级,不整队伍,不讲分解动作,自顾在人堆里边说边跳,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整支曲子,谁也看不懂,谁也跟不上。近几年,随着老年大学的发展,教学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去年以来,嘉兴老年大学开展了教研活动,书画、瑜伽等专业开设了公开课,我们组织了相关老师去听课,让老师们更新教育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普遍表示学到了课堂教学的好办法、好经验。去年下半年,我们自己也首次组织了公开课,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原师范国画专业老师魏老师执教花鸟画,课后组织了说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20xx年我们制订了相关规定,如《教师聘用和管理考核办法》、《教师工作职责》、《教师会议制度》等,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

1、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老年大学目前的41位教师中,除1人由本校在职工作人员兼任外,其余全部为外聘教师。20xx秋至今离职的20位教师中,由教师主动提出不愿再教的有15人,其中2人于今年春季又重新回来任教;由于学员人数不足,学校停止开班而离职的有3人;因病离职的有2人。外聘教师队伍经常因各种原因离职,有的因年龄大,身体差,不能继续任教;有的退休人员需要照顾子女的生活,而中途停止任教;有的在职教师因与本单位管理制度有冲突,担心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评职称而不愿来任教。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必须尽快物色到合适的教师,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工作较被动。

2、教研活动少,质量难提高。老年大学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开设的专业种类多,平行班少,任课教师相互间联系很少,大量的教学又仅限于每周半天的面授活动,教师备课、查阅资料等均在校外完成,相互间缺乏交流讨论,更不用说集中的教研活动了。教师习惯了各行其道,对教研活动也不是很热心。如去年的教研活动,要求书画4个班的教师参加花鸟画班的公开课,其他教师自愿参加,结果书画只有2位,其他专业只有1位老师去听了课。再者,教师来自各个行业,部分人连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很清楚,重点、难点很难把握,对老年人的身心规律也缺乏了解。学校也无法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学习、研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学期下来,各班总有部分“流生”。

3、素质差距大,评价无标准。外聘教师各方面素质差异很大。就老年大学来看,论学历,最高的研究生,最低的初小;论职称,最高的高级职称,最低的无职称;论年龄,目前最大的77岁,最小的23岁。有的教师在专业技术、技能上有过人之处,但缺乏教学经验;有的教师为在岗人员,年龄尚轻,但不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有的退休人员与学员思想观念有相通之处,但脾气固执,难以接受他人意见。还有,所教班级差异也很大,如学员数量最少20人,最多100人左右;动态班、静态班的备课方式、备课量不一样,等等,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很难用同一尺度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教学质量。

4、教学要求高,待遇尚偏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大学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对老年大学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不仅要在教学上因材施教,要求得当,还要掌握一定的老年人的心理,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照顾。不仅教学难度大,而且工作任务也更重了。自从20__年省里进行了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评创后,一些具体的要求也非常明朗化了,单就教师这一块,要制订教学大纲、定学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课前要备课,有的专业课后有作业要批改。热心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一般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相比之下,目前的待遇还是偏低的。

三、对策建议

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也是老年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针对以上困难与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访才纳贤,建立教师人才库。老年大学在教师的聘用上,根据专业丰富、教学内容多样这一特点,应遵循“能者为师”的理念,热心老年教育事业、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某一学科或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成为老年大学的教师。平时需要广泛了解师资信息,要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了解各专业师资情况,如有合适人选,哪怕目前未开设此专业班级,也应把人员基本信息登记下来,建立起教师人才库,变“按岗求师”为“按需择师”,增加选聘余地,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2、搭建平台,注重教研提质量。老年大学的老师因为是外聘的,他们在老年大学需要有归属感,因此要求我们努力地为他们在教学上创造各种条件:

一、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必需的资料、用具,如挂图、教学用乐器、多媒体等;

二、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认为:老年大学的专业划分宜粗不宜细;研讨课题的共性应大于个性,重点放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上;开展教研活动事先要有布置,安排好时间、讨论的中心议题等;活动后要有总结,好的经验要加以推广。此外,还可以通过召开教师会议来布置一些共性的要求,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组织联欢活动来相互认识,展示特长,增加彼此间的感情;按专业定期组织小型的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聘请名师作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讲座;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活动。

三、要提供备课的场所,如电子阅览室、教师办公室,避免来去匆匆的状态,增强他们的老年大学主人翁的感觉。

3、情感投入,温馨评价促发展。老年大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有为老年教育事业作贡献的精神,但课时酬金比较低,要想留住优秀的教师,除了酬金外,最重要的就是感情投资,实行人性化管理:

一是学校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与教师真诚相待。教师到校热情相迎问好,教师离校殷殷相送道谢。教师生病、住院应及时问候、探望,尽力解决任课老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学校领导、工作人员要经常听取教师意见、建议。

二是在学员中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学员上课认真听讲,下课鼓掌致谢。遇到学员有意见时,不提倡在课堂上直接向教师提出,应在课后与工作人员交换意见,由学校根据情况与教师交流、沟通。给教师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三是学员评教设计的题目相对婉转。如可设计此类问题:你认为李老师在教学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王教师在教学中哪方面还需改进?均为多选题,既能让评价内容灵活、广泛些,又避免不着边际。对教师的评价应以挖掘优点、放大亮点为主,有效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并以温馨灵活的方式将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员需求,掌握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促进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多方支持,提高队伍稳定性。在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管理中,还应进一步争取上级领导、教育、财政、卫生、农林、文体等系统和教师家庭等各方的支持。

一是适量引进任教兼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继续重视在职教师兼管理人员人才的引进,增加人员编制,如若不能参照公务员管理,要让教师在职称评定、学习进修等方面享有与普通学校同等的待遇。

二是各单位应合理安排到老年大学任教教师的工作量。在本单位的评比中为这些人员开绿灯,有关部门在制订评定职称的细则时,增加评分条件,吸引更多的在职人员来老年大学任教,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降低教师平均年龄。

三是适当再提高教师的待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投入。除了课时报酬、各项活动经费适当提高外,可以采取出资为每位教师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提高教师待遇,这不仅是一种感情投入,也是校园安全建设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四是老年大学平时要关心教师,关心教师的家庭,通过定期走访教师家庭,听取意见建议的途径,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师在校安心任教。只有取得多方的支持,让大家觉得在老年大学任教是光荣的、神圣的,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氛围,才能使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更稳定,更加适应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上观点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