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互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____《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的子课题

《“‘五课’互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题目:《“‘五课’互动模式”研究》

二、承担单位:龙山中学校《“‘五课’互动模式”研究》课题组

三、研究时间:XX年12月——XX年6月

四、结题时间:XX年7月

《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是由渝北区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XX年12月,我校承担了该课题的子课题《“‘五课’互动模式”研究》。三年多来,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我校课题组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努力实践“‘五课’互动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予概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从实际出发,精选并承担了该课题研究。

1、是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时代需要的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过程重视备课和上课活动,忽视说课研究;重视听课活动,忽视评课研究。总之,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某环节,忽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互动作用等。同时,在课堂上,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法探究,忽视学法指导;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培养等。这就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2、是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具有行政色彩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活动,其主体是教师,研究重点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加以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其教学艺术,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而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备、说、听、评”等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探索新型教研,即校本教研的现实需要。

3、是我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校是为适应北部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而新建的一所普通城市中学,承担着新开发区义务教育的重任,常年有40个班,常年学生达2500人,教职工近200人。学校近年持续发展,但渝北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周边学校的发展也激励着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我校的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不足、教学艺术有待提高等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诸多因素造成我校相当部分学生基础差、表现不好、厌学情绪严重等。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声誉,使我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抓课堂教学效率是重要举措。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1、“五课”

所谓“五课”,是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即构成教学过程的五个主要环节。

(1)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即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吃透教材和学生,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活动。

(2)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由执教者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

(3)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执教者面对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

(4)听课:是指教师带着一系列问题去视、听执教者所展示的课堂教学,并为教学评价作好充分准备的教学研究活动。

(5)评课:是指由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的教学研究活动。

2、“‘五课’互动模式”

所谓“‘五课’互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备、说、上、听、评”五个环节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注重五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链式教学活动程序。五个环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环环相扣,有机统一,互动互补。其互动机制如下图所示:

其中,备课是说课、上课的前提;说课是备课、上课的中介,是上课的理论假想;上课是核心,是对备课、说课的实践验证;评课是说课、上课的发展和延伸,又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实际上体现了运用教学理论进行课堂设计,在实践中检验、再提炼升华为教学理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猜想、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实施的措施

本课题研究从XX年12月开题,到XX年6月结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3月)、启动阶段(XX年4月——XX年8月)、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研究总结及成果推广阶段(XX年1月----XX年6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由最初的《“‘三课’(即说课、上课、评课)互动”研究》发展到《“‘四课’(即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互动”研究》,再到目前的《“‘五课’(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互动”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建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以吴伦仁任组长,以肖裕奇、袁天馨和陈章群任副组长,以教导主任和各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课题组,聘请区进修学校张道华、陈治国、余国源、汪红和沈平组成专家组。并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由政史地和体艺教研组负责以备课研究为重点,带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研究;语文教研组负责以说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英语教研组负责以上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理化生和信息教研究组负责以听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数学教研组负责以评课研究为重点,带动各环节的研究。

课题研究启动后,课题组撰写了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计划,准备了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开展了相关的课题培训工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问题,即发展说到底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我们始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给老师创设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拓展成长空间,使我校教师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心等和谐发展和全体学生发展。

(三)利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探索课题研究的途径

1、以教学反思作为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研究得以有效运行。首先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备、说、上、听、评”活动进行反思,全面审视自已的教学过程,修正自己的教学及研究。并鼓励教师写出教学后记或日记等。其次是引导教师集体反思。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对教师所上的公开课、研究课或优质课等,通过“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全程参与的方式进行反思,引导教师作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并鼓励教师写出教学后记或教研论文。

2、以同伴互助作为课题研究的合作平台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它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助学习,共同提高。首先是备课组互助。双周备课组均要集中活动,并作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方案、统一教学资源和统一检查评价,以促进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共同成长。其次是教研组互助。单周各教研组均要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在“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和定方式)下进行“备、说、上、听、评”活动,以促进同学科的教师共同进步。再次是年级组互动。在年级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定期检查和督促,使本年级不同学科教师形成互助,促进同年级教师共同提高。

3、以专业引领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支撑。首先采取“走出去,带回来”方式。三年来,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听教育、教学和科研等专题讲座,观摩说课、研究课和优质课等共计400多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带回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管理经验等。其次是“请进来,留下来”方式。三年来,我们邀请了西南大学的$2教授等10多位专家和重庆市教科院、渝北区进修学校等领导、专家60多次来我校指导和培训,留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并积极主动承担区级研究课、赛课等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现场50多次,给我校教师提供一个良好锻炼、提高和学习、观摩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备、说、上、听、评”活动的互动。

4、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为了认真实施该课题研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和科研管理制度,例如《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考核奖惩细则》《校本教研考核奖惩细则》《课题研究考核奖惩细则》等,并拨专项资金作为课题研究经费。这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了全面的规范,对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小组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效果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原则,奖勤罚懒,公正无私,从而保障了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采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形成课题研究的特色

从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以来,各课题小组和主研人员根据本组研究的重点环节,采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带动教学过程其它环节研究的方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例如初中语文课题组以说课研究为重点,确定了“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说课标准的研究”“如何说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研究”等专题研究,带动了“备、上、听、评”活动的互动,逐步形成了“教师在说课中成长”的特色。三年来,该课题小组多次提供校本教研说课现场,多次承办全区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组长童俊送教下乡,并被评为全区教研先进个人;沈莉、陈霓霓荣获全区赛课一等奖;郑高琴被评为区委、区府表彰的先进教师;陈章群所上《神游西部名胜》综合实践课荣获市级二等奖,并被评为全区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又如初中英语课题组以上课研究为重点,确定了“怎样上好英语研究课”“英语教法学法研究”等专题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学过程各环节的互动,逐步形成了“研究课—教师成长的摇篮”的特色。多位教师承担区级研究课、观摩课或送教下乡,并得到各级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姜利赛课荣获市级三等奖和区级一等奖,彭静荣获全区赛课一等奖。三年来,教师辅导学生参加英语知识竞赛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其中,XX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12个,初二、初三年级各一名学生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成绩均名列全区第一名,得到教研员冉荼的高度评价。近几年我校英语中考成绩提升显著,均名列全区前茅,该组被评为全区先进教研组。

再如高中数学课题组以评课研究为重点,确定了“评课的原则和标准研究”“评课的心态和实效性研究”等专题研究,改变了过去评课“讲情面、唱赞歌、说套话”的习惯,逐步形成了实话实说的良好风气,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形成了“教师在评课中得到锻炼”的特色。吴伦仁被评为全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和师德“十佳”标兵,胡开奇被评为区委、区府表彰的先进教师,陈厚今被评为全区教研先进个人。教师所写有关论文荣获国家级、市、区级奖10多个,并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0多篇。我校近几年高考数学成绩均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茅,该组被评为全区先进教研组。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总课题组正确领导和专家组的直接指导下,经过我校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三年来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展出,向全体教师推广,采用“研究—反思—总结—推广—研究”循环推进的方式,反复研究论证,并撰写阶段总结报告。现将课题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总结如下:

(一)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五·三”整合的教学模式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课题组对“备、说、上、听、评”等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各课题小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五·三”,即“三兼顾”“三同重”“三共抓”“三并举”“三齐管”整合的教学模式。

1、“三兼顾”的备课方式

(1)“三备兼顾”:即要求教师备课要作到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三者兼顾,缺一不可。学校每月定期检查教案,公布结果,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内容之一,纳入教师教学考核、评职、评优和评先等工作中。

(2)“三解兼顾”:即在备课活动“三个统一”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三个解决”,即要求备课活动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真正体现校本教研是“基于我的教学”的理念。并对备课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考核,每月评出一、二、三个等级,发放相应津贴,每学年评出先进备课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情况较差的备课组长,要提出批评教育、评比降等和扣发津贴等。

2、“三同重”的说课形式

(1)“三说同重”:即探索总结出说课,既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更要注重教学理论。说教学理论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确定或设计,它是说课的难点和关键,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

(2)“三研同重”:即探索总结出说课要注重研究教法、学法和互动的方法。教法针对教师,学法针对学生,互动的方法针对师生,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3、“三共抓”的上课模式

(1)“三课共抓”:即公开课、研究课和赛课共抓。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并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要推荐1-2节研究课,在全区或全校进行展示。坚持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次电教优质课比赛,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优质课比赛,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奖励。

(2)“三求共抓”:即探索总结出上课要抓“求实”(与实践相结合)、“求活”(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求新”(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三齐管”的听课方法

(1)“三听齐管”:即坚持教导处、年级组和教研组均要组织有关人员听课,尤其要听毕业年级和青年教师的课。规定教导处主任等有关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节数至少达50节,35岁以下的教师听课节数至少达20节,35岁以上的教师的听课节数至少达15节。并将领导的听课节数纳入干部考核中,将教师听课节数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2)“三带齐管”:即探索总结出听课教师,要带着问题和目标走进课堂、带着虚心与诚心参与课堂、带着经验与问题走出课堂,为评课活动的开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5、“三并举”的评课制度

(1)“三评并举”:即要求教师要评出本节课最精彩的是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最值得商榷的是什么?要求每位教师均要发言,并尽量不重复,组长认真作好记录。该记录作为考核教研组、备课组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三性并举”:即探索总结出评课要注重“全面性”“民主性”和“互动性”。“全面性”指是否促进学生德、智、体、心等和谐发展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民主性”指是否树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互动性”指是否做到师生互动,不唱“独角戏”。

实践表明,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备、说、上、听、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以“备、说、听、评”活动推动课堂教学,反之,又以课堂教学来促进“备、说、听、评”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三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观念及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促进了人的发展。

1、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及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课题研究,掀起了我校教师广泛深入学习、钻研业务理论、开展校本教研的热潮,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吴伦仁、肖裕奇和聂忠芬等10多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袁天馨、陈正国、李彬等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并涌现出吴红、陈章琼、潘德伟、陈德新等近20名区级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中国教育学刊》《物理教学与探讨》《数学教学通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20多个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近100篇。吴伦仁、袁天馨所写课题阶段总结《“‘四课’互动模式”初探》在《科学咨询》上发表,所写有关论文《抓两翼,求发展》被收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国教育对口支援》一书中。袁天馨代表课题组在全区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所作《利用三条有效途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发言在《渝北教师教育》上发表。并准备将新收集的有关课题研究的40多篇论文,参加总课题组的专集出版。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级优质课比赛和论文比赛,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学科知识、作文、科技竞赛等,成绩突出,见下表:

XX-XX学年龙山中教师获奖统计表

说明:XX-XX学年,因取消初中学科知识竞赛,对教师获奖有一定影响。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道德风尚奖。学生参加全区田径运动会,多次荣获初、高中团体第一名或第二名,威振全区。并荣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三等奖、市团体项目比赛团体二等奖。参加龙溪文明颂师生书画展获得团体第一名,参加龙溪文艺演出囊括两个一等奖。初中学生郭炼的美术作品《牛棚》荣获重庆市文化局少年组一等奖(第一名),中国文化部“群星奖”和区委、区府精神文明“百花奖”,这是全区学生美术作品获得的最高奖。学生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学科知识、作文、科技竞赛等,成绩显著,见下表:

XX-XX学年龙山中学生获奖统计表

说明:XX-XX学年,因取消初中学科知识竞赛,对学生获奖有一定影响。

3、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以及体卫艺工作等方面,尤其是教育科研方面成绩喜人,逐步向科研型学校迈进。获得《中国教育学刊》理事单位、市心理学会理事单位、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区校本教研实验基地、区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区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区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等市、区级各种奖牌或荣誉称号近50个,近几年一直荣获全区办学水平一等奖。初、高中毕业率100%,巩固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初、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联招上线人数由XX年的71人上升到XX年的84人,再到XX年的111人,普高上线率由XX年的60 %上升到XX年的90%。高考上线人数由XX年的216人上升到XX年238人,再到XX年的318人。如下图所示: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三年来,我们努力作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例如主研人员的人数确定过多,研究的面过大,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主研、参研人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均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不明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创新;管理制度需要完善,执行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总之,在区总课题组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我校实施的《“‘五课’互动模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已具备结题条件,恳请总课题组核实验收。

五、课题组机构

1、课题组

组 长:

副 组 长:

主研人员:

2、专家组

张道华:中学高级教师、区教委副主任、区进修学校校长

陈治国:中学高级教师、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区教研室主任

余国源:研究员、区教科所副所长

汪 红: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区教研室副主任

沈 平:中学高级教师、区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

主要参考文献

①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

②张行涛等.走进校本教研[m].北京:开明出版社

③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查有梁.课堂模式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⑥周勇.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⑦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m].辽宁民族出版社

⑧杨九俊.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⑨杨九俊.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