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调查报告4篇

本文目录部队调查报告关于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调查报告关于加强改进消防干部队伍管理的调查报告关于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徽县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部队调查报告4篇

近年来,财政局党支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推进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的同时,把全面提升财政人员素质作为财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方位、分层次、多举措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圆满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深入调研,我认为主要呈现出三个亮点:

一是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加强。全县财政系统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开展团结干事、党内两个《条例》、两个 “务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教育活动,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使“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扎根于每个财政干部的头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普遍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主要体现在日常财政管理服务之中,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引导财政干部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优良的服务,使财政干部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二是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学历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全县财政系统重点组织开展了“争先创优”、“五讲五个一”和“五型机关”创建等各项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干部队伍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了学习型财政机关建设,为我们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从县局到局属各部门及乡镇财政所,高度重视财政干部学历教育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加大了财政干部的学历教育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县财政系统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干部总数76%,与xx年的48.7%相比,增加了27.3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财政干部的依法理财水平更高,执行财政政策刚性更强,各项财政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

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推进。从xx年以来,在基层财政所和县局各股室推行双向选择和异地交流制度。通过开展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逐步优化了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增强了财政干部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形势喜人,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干部交流难、职务晋升难,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有待加强。近年来,由于财政部门注重业务工作的因素较重,党委、政府选拔使用干部时,很少考虑财政干部,加之财政系统领导职数有限,部分所长和股长长期担任同一职务,据统计,当前财政系统股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45岁,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47岁,中层以上干部年龄偏大,许多懂经济、善管理、有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得到选拔任用。随着干部任用年轻化和时间的推移,这一矛盾越来越明显,相当一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由于职数限制职务得不到晋升。财政内部干部轮岗交流少,有的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没有动过,容易出现工作上没有新动力、按老经验办事、坐等提拔、不思进取的现象;部分财政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忙闲不均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 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受人事体制的制约,人才流动在客观上受到较大限制,在观念上也存在不愿意到事业单位的想法;对轮岗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轮岗没有形成制度化,还存在轮岗多了影响工作的担心;人才激励和奖惩机制还不够有效,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干部“下”与“出”的通道还不够通畅。

(二)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紧缺。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对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尽管财政部门都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但仍有部分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干部感到工作很吃力、压力很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需加强。从全系统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仅有1人,占干部总数的0.08%,还没有一个博士生;仅有助理会计师或同等职称36人,占干部总数的25.7%;仅有会计师3人,占干部总数的2.1%;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员总量偏少。财政部门缺少既精通财政业务知识,又具备宏观经济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缺乏策划能力强、能深入研究、提出好思路,善于把领导意图转化成实施方案的谋划人才;缺乏有管理专长,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综合人才,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需要加快培养。

(三)财政队伍新生力量较为缺乏。机构改革以来,虽然财政系统对财经、计算机等各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编制和经费等问题,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或社会上录用的专业人才很少,人才队伍缺乏新生力量补充。特别是全县财政系统公务员队伍中新生力量更为缺乏,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财政系统将面临公务员队伍老化、产生断层的问题。主要原因是:XX年机构改革以来,省、地、县、乡四级财政的编制都有不同程度精简,特别是在市、县一级财政部门由于供养人员多,为减轻财政负担,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实行“零增长”。

(四)少数财政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无论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是从财政改革的需要,尤其是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财政系统作风建设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干部宗旨观念淡漠,为领导、为部门、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水平还不够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仍被一些保守的意识、陈旧的观念束缚着手脚,没有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和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还习惯于分资金、管项目、搞审批,忙于应付;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敢闯敢试意识;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飘浮,忙于应酬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少;有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动性不够,对业务缺乏钻劲,对宏观经济和社会情况了解掌握不多,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及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主要原因是:执行制度时紧时松,教育管理严宽失当。在干部队伍的管理教育上,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缺乏执行制度持之以恒的韧劲。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是上级强调了就站出来说一说、管一管,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放松了要求。部门领导在抓干部教育管理中有“老好人”思想,不敢也不愿意较真碰硬,面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缺乏正气,即使有了问题,往往也宽容有加,甚至听之任之。还有的执行条例、规章制度不严格,雷声大雨点小,说到做不到,喜欢搞“下不为例”,不敢搞“以此为例”。

(五)财政干部压力过大,培养机制有待更新和完善。最近,我们对部分财政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从中发现大多数干部自主支配的时间少,工作任务重、节奏快、负荷满,导致干部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加之责任上的压力、职业上的敏感,使许多干部长期处于紧张、快干、戒备的工作态势之下。而我们的干部又缺乏自主调控适应能力,在心理疏导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没有寻求出帮助干部解压、泄压的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往往以“堵”代“疏”,习惯于通过定规章、定制度、定规范、定奖惩来约束干部的言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真挚的沟通、细心的疏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以“高压”促“稳定”产生短期效应,从而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职工的心理疏导教育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工学矛盾突出。片面上强调人手少、工作任务重,难以安排本人员进行脱产学习和培训,特别是难以安排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脱产学习和培训。二是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个人负担较重。根据目前在职学历教育的收费标准,干部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大约在3万元至7万元之间,按照单位报销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个人大约要负担2万元至6万元,这对参加学历教育的干部而言是一个较大的开支。三是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培训时只注重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干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财政工作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关于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调查报告部队调查报告(2) | 返回目录

消防部队非现役用工队伍包括(合同制消防员,外聘人员、文职雇员)统称为非现役人员。消防非现役人员的工作为消防部队的辅助警力,是消防部队缓解部队警力不足,辅助消防执法、抢险救援,如何有效地管理消防编外用工队伍,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成为当前消防部队应对消防安全形势、缓解警力不足矛盾的重要课题。笔者试根据基层消防部队实际,作一浅析。

一、编外用工概况

我大队共有非现役用工队伍10名,现役消防官兵23人,其非现役用工队伍比例将近现役消防官兵一半,其承担岗位分布在内勤打印、宣传、档案管理、厨师、辅助防火巡查、灭火救援为主要岗位的六大类。使用非现役用工队伍可以缓解在编警力不足、缓解执勤压力,同时通过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也是确保出战斗力、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根本需要。

二、存在问题

(一)职权范围比较模糊。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定位是“辅助”警力,属于编外用工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只能参与从事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和劳务性的工作,帮助官兵减轻劳动强度,既不能火调取证,又不能单独办案,而且必须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警力不足的制约,非现役用工人员,特别是辅助执法人员常常要参与防火巡查,没有消防监督检查证,在单位监督检查中处于被动局面。

(二)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队员文化素质不高。虽然相关的文件规定,招聘非现役人员的标准之一是要达到大专以上、或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相关对口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招聘资源不足,只能降低标准。二是业务技能欠缺。由于缺乏对专业技能,加上非现役人员自身的原因,队员的业务技能始终不能取得突破。三是奉献意识不强。队员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工资待遇问题,缺乏必要的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队伍稳定性不强。非现役人员在工作中,由于理想与现实工作估计不足,来到部队一段时间后,起初的新鲜感、光荣感、责任感逐渐消退,在与社会工作的同学、朋友对比中易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工作不安心、进取心消退的现象,流动性十分大,队员不固定。以我大队为例,近一半文职雇员进行跳槽,队伍不稳定成为了制约整体素质提高的一大瓶颈。

三、原因分析

(一)招聘标准宽,培训力度不强。非现役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应当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勤奋工作、勇于奉献的吃苦精神等,但非现役人员上岗之后,一些与岗位素质要求有一定差距的非现役人员往往觉得难以适应而选择离开。同时,非现役人员的工作性质虽然是协助执法工作,但其基本素质决定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由于不能保证按时、定期参加培训,往往是自己边干边学,造成工作效率和质量无法保证。

(二)队伍年龄轻,入队动机偏差。队伍普遍比较年轻,遇事易冲动,思想状态不稳定,初上岗时怀着对公安消防工作的荣誉感工作,在工作时因非现役人员的身份得不到应有尊敬和认可,比官兵更容易受到伤害,时间一长荣誉感消失便迅速消失。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人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临时的跳板,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权宜之计”,一旦有好的去处便马上离开。

(三)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由于现役和非现役用工人员体制上的差异,现役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高,而非现役用工队伍工资待遇偏低,相对固定。原因之一,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等费用有的消防大队已向当地政府争取到了,有的消防大队至今还没有争取到,只是由消防大队统筹解决,但标准不高;原因之二是,非现役人员与现役人员的福利待遇相比有一定差别,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非现役用工队伍工作积极性。

(四)教育管理差,人文关心少。虽然各单位都制定了非现役用工管理办法,但是这些管理措施因为缺乏系统配套的监督制约措施,行不成系统、规范的制度,因此使管理往往流于形式,相对自由的状态使非现役用工人员没有集体归属感。单位的很多活动很少邀请非现役用工人员参与,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始终是单位的“局外人”。

四、对策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长效管理。

加强队伍的长效管理,必须完善工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督察考核制度、录用辞退制度,并经常性开展法律知识、执勤规范、服务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鼓励非现役用工人员开展自学自助,落实干部进行传、帮、带,实行干部连带责任制。组织参加党团活动、民主生活会,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与整个集体融合在一起,克服临时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位非现役用工人员都由一名思想、工作表现较好的干部进行连带管理,监督其工作表现,了解其思想状况,帮助学习、指导工作,督促其不断进步。对队伍的管理列入干部的考核内容,必须经常性开展队伍整顿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队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解决方法,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加大对非现役用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化建设的力度,促进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考核机制,增加工资收入。

只有依靠严格、公正、合理的考核,才能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充分调动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收入。对非现役用工人员实行工作目标量化,完善月考核、年终评优等制度,对于完成月目标任务的,在考核后每月兑现奖金,年终通过测评、非现役用工人员自评,年终会议决定,评选出优秀非现役用工人员,除给予通报表扬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非现役用工人员行为的监督、检查,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对非现役用工人员进行全面梳理,考察有无作风散漫、工作无成效甚至越权执法、以权谋私等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存在的非现役用工人员,一旦发现,应及早处置,决不姑息迁就;考察有作风严谨、工作积极肯干的非现役用工人员,应及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三)落实保障体系,保持人心稳定。

要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及时了解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对非现役用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对不法侵害或打击报复非现役用工人员的,坚决依法查处。对有突出表现的非现役用工人员,积极为他们争取政治荣誉,增强非现役用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按照《新劳动法》的规定,使非现役用工人员有劳动用工合同保障,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办理医疗、养老、意外伤害等各种社会保险,消除后顾之忧。

(四)明确职能权限,促进良性发展。

加强教育管理,规范职责,要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主体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工作性质定位在服务上,明确规定非现役用工人员不能单独执法,非现役用工人员行为必须在执法干部的带领下开展。同时要坚持不断地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队伍步入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关于加强改进消防干部队伍管理的调查报告部队调查报告(3) | 返回目录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实践证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全面推进消防事业发展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支队抓干部队伍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依靠“政策规定”这个原则,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配

置体系。一是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我们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核心来研究和谋划,严格按照总队《干部管理规定》和六条硬措施,本着宁缺机关不缺基层的指导思想,把警力向基层一线倾斜。仅今年,支队就先后分2批,精简3名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目前全市所有基层大中队全部实现超编配备,并确保基层中队干部配备达3名以上。在此基础上,分批分次安排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和大队干部,到基层中队挂职锻炼,并对履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察。二是科学规划干部配置。在调配干部工作中,科学规划干部的配置结构,统筹考虑干部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年龄梯次、学历层次、工作经历、性格脾气等因素,尽量做到部队生长干部与地方大学生干部合理搭配,性格强弱、素质高低合理搭配,职级高低合理搭配。比如:每个消防大队至少配备一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干部,每个中队连排职干部的数量相对均衡,而且至少有一名地方大学生干部。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形成了阶梯型的基层干部配置格局,保证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

(二)依靠“竞争激励”这根杠杆,着力构建充满生机的考核任用体系。一是建立量化考核考评机制。为打破干部年终一考定音的片面性,我们把现代企业管理的量化考评机制引用到了队伍管理上,年初结合实际制定修改了《干部绩效量化考评实施办法》,通过每月、每季的考评打分形式点评干部综合表现,并将对干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点评结果与干部晋职、福利待遇相挂钩,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大胆破格提拔使用,促使干部勤奋敬业。二是干部调配公开透明。支队党委严格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干部任免程序,全面实施干部调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考核、任前公示等制度,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原则,注重群众公认和工作实绩,大队军政主官调配征求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意见,连排职作用听取大队党委意见,从而形成了公正、民主、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竞争活力的选配用人机制。今年,我们还尝试实行了连排职干部“双选”机制,对促进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支队注重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选拔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拔任用,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竞争上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后备干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根据本人特长及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力求特长和工作相匹配,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了现有警力的最大效能。

(三)依靠“学习提能”这条理念,着力构建适应实战的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支队党委始终把教育灌输作为提升干部整体素质的第一要务来抓。年初,结合公安部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重大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台了《**市消防部队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实施意见》,明确了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干部特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仅今年,政治处就协调举办了基层党委(支部)书记培训班、营以下干部正规化集训班和各类业务培训班18个,培训人数289人次。二是全面实行人才强消工程。我们按照政工干部先行一步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市消防支队关于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了“六会教导员”、“五会指导员”培养工程。针对地方院校毕业生学历高、部队实践欠缺、工作上难以尽快进入角色等问题,制定出台了《**市消防支队地方院校毕业学员教育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为期一年的士兵、班长、干部三个锻炼阶段,帮助新生长干部尽快适应基层第一任职的需要。全面实施专业技术干部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调控制度,对干部理论调研课题逐一进行审核把关,仅今年以来就有12名专业技术干部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论著23篇。三是加大政治建警力度。我们紧紧围绕政治建警的需要,运用“红船精神”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开展了典型挖掘、培养及宣传工作,先后深入宣传了年初抗击特大暴雨和入川抗震救灾官兵事迹,使广大官兵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了斗志,鼓舞了士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依靠“党管干部”这个法宝,着力构建组织管控的从严治警体系。一是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支队着眼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始终坚持只要是有部署就必须有检查有通报的工作模式,并且是实名通报、点名批评,从而有效解决了制度执行不严格,形同虚设的问题,确保各项制度真正得到落实。在此基础上,支队着力加强实体性、可操作性制度建设。年内,我们先后制订出台《消防监督执法回访制度》、《基层党管干部实施办法》、《年青干部特定事项申报制度》,修改完善《干部效绩考评实施办法》、《礼品登记上交制度》、《请销假管理规定》,有效增强了制度规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严格制度的落实奠定基础。

二是推进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为使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到基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根据《**省消防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规定》和《**省消防部队干部管理规定》的要求,支队在海宁大队开展了全市消防部队“党管干部”试点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市消防支队党管干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市消防支队基层党管干部实施办法》,明确基层党委在干部管理中职责、权利和内容,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确保党管干部原则在基层的真正落实。三是推进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为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落实,支队召开了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了责任追究的范围和惩处措施。同时,支队专门配备了副团职纪委副书记,调整了支队纪委成员和各单位纪检员;并将纪检工作作为单列内容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

(五)依靠“基层至上”这项措施,着力构建拴心留人的从优待警实帮体系。一是为基础破解瓶颈奔忙。针对困扰基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瓶颈性难题,支队党委成员积极协调基层单位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遇基层单位在工作推动中有困难时,第一时间帮助协调,必要时采取提请**市政府召开协调会等形式层层化解各方面的困难因素。仅今年,支队在营房建设上,就协调解决了嘉善大队、桐乡经济开发区中队的迁建;在经费保障上,提请各地政府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消防业务经费基数及增长比例予以确定;协调各地政府将财政部300号文件所规定的项目纳入了当地年度消防业务经费范畴,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普遍提高了补助标准。二是为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始终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急官兵之所急,想官兵之所想,真心实意、想方设法地为基层官兵排忧解难。年初,支队党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官兵公开承诺为基层办十件实事活动,并采取职能部门牵头量化考核的方式,确保从优待警措施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支队开通了基层官兵家庭急事求助热线,最大限度地为家属们办实事、解难事;强制性安排基层官兵休假性,为官兵调整身心营造温馨和睦的小家庭提供政策支持;根据部队财力供给实际,大幅度增加基层中队干部福利待遇;定期组织官兵进行心理咨询和体检,推行跟踪医疗保健服务;主动加强与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帮助随军未就业干部家属和军转干部协调解决工作安置事宜。

二、当前干部队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党管干部不落实。党管干部是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基层大队党委党内各项生活制度不正常,党内批评软弱无力,党管干部原则性不强、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脆弱,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有的单位党组织对干部的真实思想摸得不深不透,对思想特点和变化规律把握不准,教育管理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个别单位在管干部中顾虑重重,管同级怕影响关系,管主官怕被穿“小鞋”,管下级怕失去选票,管棘手问题怕引火烧身,不敢进行正面思想交锋,主要依靠干部个人自我管理;有的大队军政主官分工负责制意识不强,书记成了单位的“一把手”,事事说了算,其他干部为了所谓的“团结”或怕打击报复,不敢也不愿说实话,“一把手”成了监督的盲区。安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党管干部不到位所造成的。

2.执行制度不到位。在干部队伍的管理教育工作上,我们感觉缺的不是制度,而是缺乏执行制度一以贯之的韧劲。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在基层单位还普遍存在,往往是上级强调了、出了问题了就站出来说一说,管一管,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放松了要求;个别单位对上级的指示、命令执行不坚决,制度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部分单位和领导在抓干部教育管理中有“老好人”思想,不敢也不愿意较真碰硬,面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缺乏正气,即使有了问题,往往也宽容有加,听之任之。

3.能力素质不过硬。一些干部缺乏学习钻研精神,满足于现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能应付就可以,标准不高,得过且过;有一些干部的自身素质差,既不刻苦学习,又不重视实践积累,身懒心散,不求上进,玩心太盛;有的甚至连自己本职岗位内必须掌握的知识都不愿意学习,碰到专业性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内行人说外行话,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低下;直接反映为参谋助手作用不强、交办事务完成质量不高、工作应付漏洞百出、档案台帐经不起检查等。

4.干部队伍不纯洁。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混淆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辨证关系,该严不严,该轻不轻,甚至无原则地降格处理,办人情案。在办理消防行政处罚中,决定处罚数额,无原则地使用自由裁量权,以关系的好坏来衡量,甚至以言代法,以罚代改,以赞助代罚款;个别人员在办理消防行政许可中“吃、拿、卡、要、报”,甚至还发展到索贿及私吞慰问款,出歪招、怪招,变相为审批工作设置障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5.竞争机制不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氛围尚未完全建立,主要表现在:选拔机制不完善。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过于原则,缺乏具体可操作性;考核的程序和方法不够规范,缺乏科学有效性;考核结论和考核材料比较简单,缺乏工作实效性;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在“上”的问题上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下”的问题上,“下”的标准、下的制度、下的配套措施没有完善;奖优罚劣的机制活力不足,奖惩不明显,力度不到位,重奖轻罚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原因分析

1.体制的弊端。部队现行的体制,决定了绝大多数干部要面临二次择业的现实,加之近年来政府机构改革,转业形势扑朔迷离。在这种大背景下,是必造成干部产生与其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学习到地方上没有用的专业知识还不如应付了事、混混日子来的实际;有的基层干部精力外移,热衷于拉关系、忙应酬,忙于为铺平自己的后路做准备;由于工作要求不高,思想不纯,致使基层干部思想上不安心,工作上不尽心,缺乏迎接挑战的忧患意识,缺少创新精神,缺少理性思考,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

2.编制的限制。当前消防保卫任务的艰巨繁重与消防干部队伍编制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主力军的消防部队却不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得到及时补充,造成部队承担了越来越繁重和艰巨的任务,人少事多干部往往是疲于奔波和应付,致使干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正常休息得不到保证,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工作质量;既增加工作压力,又增加心理压力。少数官兵甚至出现了厌战和畏难情绪,有的家庭因此出现了裂痕。

3.培训的薄弱。当前在建立适应各类人才特点的分类培养体系和机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受师资、教材、时间的困扰,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是很强,数量是上去了,但是质量没有上去,培训的渠道相对较窄,既不能满足干部成长的需要,也达不到推动工作的目的。再加上,有的单位不注重“传、帮、带”,手把手的帮助指导力度不大,致使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岗位的需求不相符合。

4.管理的缺位。当前责任追究机制落实的还不是十分到位,出了问题往往是批评教育,失之以宽、失之于软,特别是对干部职责履行这方面表现十分突出。虽然去年总队研制开发了干部绩效考评系统,把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职责履行纳入了干部考核的全过程,但系统本身的不完善也削弱了量化考评的有效性,触及不到痛处,引发不起危机感。有的单位抓干部管理缺乏较真碰硬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狠劲,以致好的制度在少数基层单位贯彻执行时走样变形、大打折扣。

三、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对策

(一)抓住重点,政策扶持,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基层干部是干部队伍的基础和骨干,是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必须优先配齐配强基层干部,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一是严把入口关。在逐年加大接受地方生的数量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因素对招生工作的干扰,要尽量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与消防专业相靠近的或急需的人才,这样即有利于大学生干部尽快适应部队、发挥特长,又有利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部队长远建设;分配时也要按照支队上报的专业需求分配到位。必要时还可尝试推行大学生干部培训期间的淘汰制度。二是畅通出口关。要适当放宽干部转业复员数量的比例,让支队级党委能够运用转业复员这个渠道把那些发展受限、思想身体素质较弱、工作能力不强、不适应在部队继续工作的基层干部尽快流动出去;对控制列入转业复员计划和不列入转业复员计划的对象要区别对待,如本人不想继续留在部队,组织纪律涣散,经教育不改的,可采取组织处分后强制转业。三是放宽政策关。基层部队指挥型干部的严重短缺,而部队战士考警校的名额却越来越少,接收的地方大学生明显增多,在实际工作部队土生土长培养起来的警校生对部队管理、灭火救援较熟悉,稍加培训就能独立工作,这些干部深受基层官兵喜爱。去年部局也专门开设了班长骨干班(大专)定向招生,但其学历要求仍然为高中,实际上目前部队一批优秀的班长骨干当初就是因为学历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参加院校招生考试,这次定向招生依然使他们望而兴叹,这也是今年班长骨干班向定招生全省招不满的最直接表现。

(二)抓住难点,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管好干部单靠行政措施、靠物质奖励、靠经济手段都不行,都不能持久,只有抓学习才是提高干部水平、增强干部素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管好干部的根本所在。因此,各级必须把抓好干部学习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的根本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灌输。要按照《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要求,突出抓好消防官兵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教育,并借助新时期涌现出的英模人物,加强干部廉政勤政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自觉服从国家和军队建设大局,志存高远、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积极奉献,尽心尽职做好基层工作。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从训、考、用的原则出发,制定出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建立以晋升培训、任职培训、岗前培训、业务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探索建立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省“师资库”,构建以专职教员为骨干,兼职教员为主体,聘请地方教员为补充的教学力量;有计划、分片区协调开展连排职干部晋前集中教育培训;分期分批选派干部“走出去”脱产培训。三是加强帮扶指导措施。坚持地方大学生入警第一任职必须在基层中队满两年的原则,规范地方大学生入警干部的见习锻炼、岗前培训、岗位培养,制定第一任职必须达到的工作、业务、技能等履职标准,实施定期考评。

(三)抓住热点,明确奖惩,建立完善干部竞争激励机制。要着力创建一套培养、使用干部的育才机制,营造一个“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真正使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建立干部考评机制。对现有的干部绩效考评系统进行完善,通过每月对干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考评结果与干部的晋职晋衔、福利津贴、评先评优相挂钩,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用人路子,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地位,真正形成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二是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坚决掘弃“工作干再好不如关系好、工作再过硬不如关系硬”的庸俗风气,给干部制造平等竞争机会,并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扩大竞争上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比例;对特别优秀的基层和机关干部都应当破格提拔使用,坚决打破任职限的论资排辈的框框。三是建立减压减负机制。当前工作繁重而艰巨,多数干部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此,领导机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少一些文山会海,多一些面对面指导,并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考评工作组,使干部能集中精力抓工作搞建设。四要落实从优待警机制。各级领导机关要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解决涉及基层干部切身利益的住房、福利、医疗、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再就业等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基层干部扎根警营、安心基层的良好环境。

(四)抓住要点,从严要求,切实加大从严治警力度。从严执纪,历来被视为治军的根本之道。法规意识强,执纪严格,干部的风气就正,违纪现象就少。一是完善党管干部措施。按照党管干部原则要求,制定出台党管干部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机制、规范管理,逐步形成“组织统抓、分级落实,上下一致、相互联动,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将党管干部工作摆上各级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干部队伍形势和干部综合素质制度,切实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增强干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实施责任倒查追究。坚持层级管理原则,落实干部管理责任制,实施责任倒查追究。坚决用条令条例和制度来严格管理,无论是基层普通干部,还是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严格规范,不搞因人而异;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遇到矛盾不回避。处理棘手问题要及时,刹歪风邪气要心硬手硬。

关于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部队调查报告(4) | 返回目录

镇级领导干部是镇级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执行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重任。为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深入查找和分析当前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镇级领导干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厌倦基层工作思想情绪较浓,想回市直机关单位任职的较多。从调查来看,当前不少镇级领导干部对基层工作有较浓的厌倦情绪,不安心基层工作,人心思走,想回市直机关工作,问卷调查显示想回市直机关单位任职的镇级领导干部占44%。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大。当前镇级工作线多、面广、量大、事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做好计生、殡改、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既要做好上级部署的工作或突击性任务,还要完成签订的众多“责任书”工作。样样工作都重要,样样工作都考核问责,轻则受批评,重则“一票否决”。繁杂的任务,让镇级领导干部工作如履薄冰,疲于应付,承受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二是权小责大,工作难做好。在当前条块的管理体制下,有较多职责权力是属于市直部门或是市直部门派驻到镇机构,但工作出问题的责任是按属地原则进行追究,存在“人权、事权、财权收归部门,责任留给镇”现象。还有一些市直部门以签定“责任书”形式,将本该是部门的责任推给镇级,工作镇级要做,责任要负,然而手中又没有相应的权力,导致镇级领导干部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难受。三是问责力度不断加大,被问责风险较高。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一些政策制度与基层现实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严格执行政策制度要求、按照规矩开展工作,工作很难做得好,工作做不好就要进行问责;而突破政策制度限制、打政策制度擦边球,工作又有问责风险,面临着两难选择,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同志形象地说,当前在镇级工作象在“走钢丝”,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去。还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重大突发和群众性事件、一些群众“闹访”、“缠访”,还有媒体对一些问题缺乏客观全面公正的报道,让不少镇级领导干部头痛不已。由于以上原因,镇级领导干部经常是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工作不但辛苦忙碌,而且被问责风险较高,导致部分镇级领导干部觉得在镇级工作,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经济待遇没有优待,政治待遇上不去,久而久之便对基层工作产生厌倦的思想情绪,想回市直机关单位任职。

(二)思想懒散精神懈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根据调查情况反映,当前个别镇级领导干部思想懒散精神懈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有的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工作拈轻怕重,有利益的事争着干,碰到矛盾就回避,遇到责任就推诿。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理想信念缺失。当前对镇级领导干部强调的是抓计生、殡改、信访、维稳等硬性工作任务多,认为镇级基层工作“摆平就是水平”,放松政治思想、理想信念教育,个别干部理想信念缺失,镇级领导干部实用主义的思想较重。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在调查中,许多镇级党政主职反映,当前对镇级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手段缺乏,难以调动镇级领导班子积极性,工作只能靠自觉、靠“哄”,导致工作难开展。三是激励和惩罚措施不力。对一些埋头苦干的老实者、一些工作优秀者甚至工作实绩突出者,不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相应的激励。对部分碌碌无为的平庸者甚至制造矛盾者,任其下去,不能采取有效惩罚措施,加以惩戒,使他们得到应有惩罚。奖罚不明,结果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现象突出。

(三)素质能力较弱,服务群众宗旨意识淡薄。这主要体现在有的镇级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能力较弱,政策不熟、思路不宽,成效不明显。有的习惯于老思路、老方法,习惯于被动执行。有的宗旨意识淡漠,不愿也不敢深入群众,见到矛盾绕着走,遇到困难踢皮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发的牢骚不少,把小事拖成大事,把简单的事复杂化。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一是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缺乏。近年来我市镇级公务员补充得较少,就算是补充有少数新公务员,干得不久有很多也陆续调走,一些边远山区镇公务员缺编尤其严重,导致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缺乏。同时,近年来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热情不高。所以,导致可供选择为镇级领导干部的人选不多,个别镇级领导干部有从“矮子里选高佬”现象。二是缺乏系统性的提升能力素质培训。当前镇级党政主职参加系统性的提升能力素质培训较多,但是其他镇级领导干部参加系统性的提升能力素质培训较少。并且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对培训时间长短、培训需求把得不准,培训方式方法不灵活,培训成效不明显。

二、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从源头上为建设高素质镇级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保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整体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解决当前镇级极个别领导干部选拔的“矮子里选高佬”现象,就必须加大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从源头上为建设高素质镇级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保证。一是加大镇级公务员补充力度。要作出补充镇级公务员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缺编较多公务员的镇及时补充,充实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力量。对新补充的公务员,应考虑提高全日制学历层次,同时,明确在基层服务年限,防止镇级后备力量过快流失。二是科学制定培养规划。在深入研究镇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基础上,统筹考虑近期和中长期需要,研究制定镇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计划,把镇级优秀成熟的年轻干部、中层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给任务压担子的实践培养锻炼。三是畅通市直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渠道。理顺镇级与市直机关干部流动机制,为有志基层、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镇级任职创造条件。继续推行挂职锻炼等形式,引导市直机关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挂职期满后根据考核结果及其本人意愿,成熟的在基层进行正式任职,充实镇级领导干部力量。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

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教育培训是重要途径。要建立镇级领导干部轮训制度,改变“党政主职培训多,其他镇领导干部培训少”现象,促进镇级领导干部整体素质能力提高。一是以镇级领导干部全员培训为目标,建立镇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轮训制度。每年制定镇级领导干部系统性能力提升轮训计划,有步骤地对镇级领导干部开展轮训。二是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坚持按需培训。每年年初对镇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培训需求专题调查,认真研究镇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并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性作出年度培训计划,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成效。三是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根据镇级领导干部特点和需要,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镇级领导干部外出学习、观摩考察,组织部分镇级领导干部到重点工程项目或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安排一些镇级领导干部到艰苦环境、重大任务和突发重大事件第一线接受锻炼和经受考验,提高镇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明晰职责权利,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和氛围

当前镇级突出问题是“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现任的镇级领导干部想回市直机关,市直机关的干部不愿到基层去。造成这一问题原因,大家都觉得镇级权小责大,工作压力大,长期面对各种利益和矛盾的挤压,工作环境和氛围压抑。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从为镇级领导干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做起。一是要“扩权强镇”,强化镇级党委在辖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凡是能下放到镇的权力都应下放到镇级管理,使镇级党委能对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镇级党委的管治能力,实现镇级作为一级基层政权的责、权、利统一。二是要“松绑减压”,科学合理设置“一票否决”和问责事项。“一票否决”和有力问责,是推动工作有效“尚方宝剑”,但过多、过滥会给基层干部带来巨大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基层无人敢去,基层工作无人敢干,反而不利事业发展。因此,要慎用、少用“一票否决”,科学合理进行问责,为镇级领导干部创造一个松紧适度的环境和氛围。要禁止有关市直部门乱下指标、乱摊派任务,严格控制一些市直部门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应是部门为主、地方配合的工作责任,推给镇级领导干部,切实减轻镇级工作负担。三是要大力精简文件和会议、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确有必要的也应进一步简化程序,规范内容,使镇级领导干部能把更多精力、时间投入到谋划发展上来。四是要“责随权转”,理顺镇级与市直主管部门派驻到镇级机构关系,明晰职责权利,明确拥有相应权力,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不能够“权力归部门、责任归地方”。由镇级和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市直部门派驻到镇级机构,管理上应以镇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一些执法监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和镇双重领导,管理上以主管部门为主,但在人员的考核、晋升、调整等方面,应征求辖区镇级党委意见。

(四)实行倾斜基层政策,增强镇级基层吸引力

一是在政治上要多关心。在干部提拔使用上,更加注重基层一线,形成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适当倾斜基层政策,对镇级领导干部中思想素质高、工作时间长、实绩显著的镇级领导干部,适当提高一个职级待遇,鼓励镇级领导干部安心基层工作。二是在工作上要多支持。各级领导和部门对镇级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理解和支持。对镇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出的问题,要在弄清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主客观原因,严格按上级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责任主体,不能一出现问题就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和处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上级党组织的信赖和支持,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踏实感和安全感”。三是在生活上要多关怀。要积极稳妥地探索经济待遇向镇级倾斜政策,分类设置边远镇级岗位特殊津贴,适当提高在边远艰苦地区镇级领导干部的经济待遇。积极帮助镇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制定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基层工作。四是在身心健康上要多关爱。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镇级领导干部所思所想,解开思想疙瘩,理顺情绪,缓解压力,帮助他们卸掉思想包袱,平衡心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使镇级领导干部掌握释放心理压力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增强自身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每年由财政拿出专项经费,安排全体镇级干部参加一次健康体检。落实休假制度,督促镇级领导干部合理安排休工龄假,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开展健康有益文体活动,改善身心健康。

(五)完善考核机制,科学评价镇级领导干部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

一是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届中、届末考核为重点,增强考核动态性和系统性。考核方法上,要坚持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党委考核评价、基层群众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相结合。二是要突出考核重点。在政治上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生活作风等;在能力上,突出考核科学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等;精神状态上,突出考核精神面貌、事业心责任感等;在工作实绩上,突出考核工作成效等;在廉洁自律上,突出考核遵纪守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群众口碑等。三是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要把考核结果作为镇级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予以褒奖;对考核差的,视情况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六)建立奖惩分明管理机制,激发镇级领导干部生机活力

当前镇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客观事实。但从主观上看,当前个别镇级领导干部身上弥漫着一股庸、懒、散风气,缺乏一股敢于担当精神和一股干事创业工作冲劲和活力。古语云:“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一是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和激励优秀的镇级领导干部,对那些勇于开拓、能干事、敢干事、干得成事的实干型干部给予大力支持,对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予以重用,努力营造一种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好了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旗帜鲜明地惩处个别庸、懒、散干部。对于极个别思想懒散,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消极怠工,只占位置不干活或闹不团结的镇级领导干部,要敢于动真格,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改过者,视情况给予交流调整、降职、降级、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等处理,违法犯纪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从思想认识、用人导向上,旗帜鲜明表明一种坚定的奖惩分明的态度,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任机制,就会对镇级领导干部产生良好的教育和约束作用,振奋镇级干部的精神,激发镇级干部的生机活力,在镇级基层涌现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